历史

4.山雨欲来(2/2)

剧本,诚令人感到惊奇”,但笔锋一转,又说“电影最要紧的是主题,如果作者仅凭着聪明的技巧,赚取小市民的眼泪,它的最终的目的——艺术价值,是一定非常低下的”。

    一时间,上海的《大公报》、《新民晚报》、《中央日报》连篇累牍地攻击起这部电影剧本。从比较客观的立场评论的不是没有,但在这强大的攻势面前,却被掩没了。

    这是一场很有政治背景的批评,张爱玲在沦陷期间的身份使她受到执政当局的注意,她的作品被当做毒素对待。柯灵为她的《传奇》(增订本)问世在自己主编的《文汇报》副刊上登一条短讯都受到当局的警告,可见政治上对张爱玲施加的压力或警告。洪深为发表《<太太万岁>题记》可能同样受到政治的压力,要不然,为什么这样一个杰出的戏剧大师,也很快在报上登文检讨呢?1948年1月7日,在《大公报。戏剧与电影》上登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署名“辛薤”的《我们不乞求,也不施舍廉价的怜悯——一个太太看<太太万岁>》,提出更为明显的政治性攻击:“时代是在‘方生未死之间’,反动的火焰正图烧灭新生的种子,袖手旁观的人儿是麻木无情呢还是别有用心?”另一篇是洪深自己写的《恕我不愿领受这番盛情——一个丈夫对于<太太万岁>的回答》,对发表张爱玲的《题记》公开认错,好像自己是受了张爱玲“蒙骗”似的,对《太太万岁》全面批判,与他一个月前的观点截然相反。可见这场争论不是一般的文艺争论。

    张爱玲被这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打得晕头转向。文华影片公司原计划筹拍的《金锁记》剧本已编成,导演与主演已内定,也被迫停止了。

    《大家》杂志只出了三期就停刊了,写电影剧本也不可能了。时代的压力太太,张爱玲放下手中的笔,再次沉默了下来。

    注释

    ①这一点可能是潘柳黛记忆混淆,张爱玲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她的母亲与父亲是远房的姨表妹妹,那么她的母亲黄逸梵应当是李鸿章远房的外孙女。这篇文章初发表于1975年3月香港《南北极》58期上。

    ②见苏青《续结婚十年》“关于我——代序”。

    ③张囊玲《中国的日夜》。

    ④张爱玲《传奇增订本序》。

    ⑤龚之方《离沪之前》,载《永远的张爱玲》季季、关鸿编,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⑥郑树森《张爱玲的<太太万岁>》。

    ⑦陈子善《围绕张爱玲<太大万岁>的一场争论》。

    ⑧⑨张爱玲《<太太万岁>题记》。

    ⑩这一节引文主要转引自陈子善《围绕张爱玲<太大万岁>的一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