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246 驳议近自朝中出(中)

246 驳议近自朝中出(中)(2/2)

许诺,他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銆愯よ瘑鍗佸勾鐨勮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闃呰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锛屽紑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鏈楄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浠ヤ笅杞銆

    听到蔡瑁如此确定的判断,刘表略微放下了些心,这件事的背后如果不是荀贞的指使,而只是孙策与张羡两人的图谋,那么只要荀贞不去帮孙策,刘表对此也还真就不惧,当然,如果这事儿背后有荀贞的指使,那就不一样了。

    别的事情都已经问罢,刘表於是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问蔡瑁,说道:“朝廷何时讨伐袁术,车骑可已有定策?”

    蔡瑁遂把荀贞的答复,如实的告诉了刘表。

    “这么说来,只需等车骑先把袁本初这个隐忧解决掉,再等他的主力兵马休整完毕,他就能够来讨伐袁术了。”

    蔡瑁说道:“正是如此。车骑令瑁转告明公,至迟明年春后,王师就能进讨袁术!”

    和袁术厮斗这么多年,刘表早就受够了,现下已经是六月底,到明年开春不过只剩下了六七个月,若是荀贞此话能够实现,那也就是说,再过六七个月,一场大战过后,袁术这个敌人就将烟消云灭,整个荆州就将真正成为他的地盘。对於和荀贞联手以后,必定可以击败袁术这件事,刘表是确信无疑的。刘表精神一振,不过却仍有一虑,他摩挲着玉如意,问蔡瑁,说道:“讨伐袁术关系重大,只车骑一人允之,尚且不足,德珪,以你在许县的见闻观感,朝中诸公意思何如?明年开春以后,车骑果能讨伐袁术么?”

    蔡瑁说道:“奉明公之令,臣在许县除了觐见天子、拜见车骑以外,亦遍拜朝中的诸位公卿大臣,与谈中,诸公大多对袁术深恶痛绝。因是可以推断,只要车骑向朝中提出讨伐袁术,则朝中肯定是会能通过车骑此议,是以瑁之见,明年春后车骑讨伐袁术,应

    可成矣。”

    刘表掂着玉如意,轻轻地拍打大腿,说道:“好!好!”

    蔡瑁说道:“明公,朝中遣了使臣随我一起来襄阳,向明公传旨。使臣已被我安排在了客舍住下,不知明公打算何时召见?”

    刘表说道:“卿等今天才回襄阳,车马劳顿,且先将息,明日再见不迟。”

    蔡瑁应诺。

    次日,刘表召见使臣。

    这位使臣不是别人,正是皇甫郦。

    皇甫郦向刘表宣读了刘协的令旨。

    令旨共有两部分内容,前段对刘表的忠心进行了嘉奖,后边则即是对刘表加侍中头衔的官职封赏,又及对刘琦、刘琮、蔡瑁等的官职授任。

    刘表恭敬接旨,感恩拜谢。

    皇甫郦在襄阳只待了两天,就返程回许县去。

    ……

    刘协之所以会令皇甫郦来给刘表传旨,是因为荀贞的建议,而荀贞又之所以建议刘协使皇甫郦担当此任,是因为看中了皇甫郦的机警和勇敢。於传旨之外,荀贞私下里交给他了一项任务,便是叫他在来回的路上时,探查下南阳郡内袁术之下的具体情况。

    遂在回去的路上,皇甫郦选了一条和来时不同的道路。

    沿途细作观察,有惊无险,十余日后,回到了许县。

    到至许县,皇甫郦向荀贞禀报路上所见,说道:“明公,蔡德珪向明公所禀并无虚言,袁公路在南阳的确是民怨载道,且其部兵马军纪败坏,只待时机成熟,来日讨之,克胜易也。”

    皇甫郦刚才来时,荀贞的主簿陈仪正在堂中。

    两人本来在说些什么事,但因为皇甫郦的到来,暂且打住了话题。

    皇甫郦向荀贞禀完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目看了看陈仪,见他手中捧着卷文书,便问荀贞,说道:“明公,我是不是打扰明公的公事了?”

    荀贞示意陈仪近前。

    陈仪上前,把手中的文书呈给荀贞。

    荀贞接过来,笑与皇甫郦说道:“我准备明天上表朝中,正式提请在许县屯田。这是主簿代我写的表文。来,子美,你帮我参谋一下,瞧瞧主簿这表写得成不成。”

    皇甫郦说道:“明公已准备着手屯田此政了?”

    荀贞说道:“屯田宜早不宜晚!如果今年秋收后就能够开始,就还能赶上冬麦,则明年秋就能有收成。说不定,还能赶上明年讨伐袁术此战,可以减轻些因转输而产生的粮秣耗费。”

    虽然说的是明年开春后用兵南阳,可一则,肯定不会是正月就用兵,可能二月、三月间才会开始用兵;二者,打仗这事儿谁也说不准,就算准备再充分,也没人能保证打袁术这仗就一定可以速胜,如果陷入拖延,打上个半年,则到那个时候,许县的屯田已有收成,便能派上用场,而就算是此战能够在三两个月内结束,兵马从南阳凯旋时,屯田亦差不多成熟,也能派上用场。所以,荀贞计划今年年内就把屯田开始进行。

    皇甫郦就近前来,等荀贞打开陈仪所写之表,凑着看了一看,与荀贞说道:“主簿文采飞扬,郦难望其项背。”

    荀贞也很满意,毕竟陈仪跟着他已经很长时间,非常熟悉他的措辞喜好,所写之文自然也就能总和荀贞之意。

    便於次日,荀贞将此表上於朝廷。

    刘协下给朝中诸臣讨论,乃有一人上书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