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兵 > 第四十七章 :救济

第四十七章 :救济(1/2)

    第四十七章:救济

    灾民蜂拥进入朔平地界,转而分散到马邑,平虏,左云,右玉等各处。就这样,第一天来到杀胡堡下的灾民就有近千人之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神色麻木,双眼无神。秦明心中悲凉,没有耽搁,立即组织人手,在堡外南门处开设粥厂,救济前来灾民。惟恐小吏耍滑,灾民吃不饱,秦明对于粥饭也有明确规定,“插上筷不倒,解开布包不散。”这样的熬粥标准,就是那些饿到在地的饥民,也能一鼓救活。

    崇祯九年二月五日。

    杀胡堡南门处开设了一个大粥厂,一鼓可救活数千人。饥民闻讯后,蜂拥聚于杀胡堡下。场面蔚然壮观,而消息传到大同府后,巡抚叶廷桂等人,对于秦明也是十分好奇,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堡,一个小小的守备官,哪里来的魄力,钱财,能救济这么多灾民?

    粥厂开设已有五天,每天涌到杀胡堡下的饥民就有千人上下,并且最近几日,有愈来愈多的趋势,但堡外设立的粥厂,一个粥厂最多只能同时供应三千人吃喝,为此,秦明特在南门不远处又设立了两个粥厂。

    杀胡堡南门周边的空地上,堆满了形体简陋的破窝棚,

    窝棚之间,到处都是垃圾与粪便的排泄物,臭味令人作呕。饥民们平日里就住在这里等待着救济。

    秦明来到这个时代后,对于赈灾已经不陌生了,这已经是第二次赈灾救济了,对于救济灾民也已经熟门熟路。如今,灾民蜂拥来到杀胡堡,鱼龙混杂,大家住的又是这种简易窝棚,容易滋生事端。比如,偷盗,抢劫。甚至交易,在这个女人贞操不如一块面饼的时代,窝棚内的肮脏交易,混乱,岂是人能想象。所以秦明特令两哨士兵。每天轮番巡守,维护治安,清除垃圾,帮忙饥民修搭窝棚等。

    ……

    转眼又过去了十日。杀胡堡下聚集的饥民有近两万之数,壮丁更有五千多人。

    饥荒,虽然带来了秦明需要的人口,但是这么多灾民,同样也有一个消耗的问题。纵然他有从夏三家抄来的几万石粮米。但是饥民就像一个无底洞,赈灾一日的消耗的粮米,光是米粥,十日下来就已经消耗掉五百石,达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不过,秦明有自己的计划,他一面令陈玄组织人手,把饥民造名上册,一面准备扩建杀胡堡。准备让他们以工兼赈。任何人只要去做工,就能有饱饭吃,这也是让灾民们自力更生了。也减少了许多管理事端。

    而在秦明的计划中,杀胡堡的扩建是势在必行,随着堡内人口的增多。住房就越发显得稀少起来,秦明自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灾民都移居到凉城那边,毕竟杀胡堡才是他的根本。加上此地商业繁荣,秦明就属意把杀胡堡打造成晋蒙第一商业区。

    杀胡堡地处要害。但堡城偏小,若是来敌万人下。勉强自保,若是超出万人,则危矣。对于年中的清兵进犯,秦明没有把握。虽然之前小挫了多尔衮,但也让清兵有了准备,此战胜负难料,杀胡堡终究还是太小了。

    所以秦明要把杀胡堡打造成为一个固若金汤的要塞。

    在这些饥民窝棚的西北方的土坡上,有几个身着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儒生打扮的人,正向堡下眺望。他们身上没有那种富贵,骄横,傲气的形象,身上的儒衫也好几处都浆洗的十分干净。

    “海刚兄,这秦明是何许人,竟能一鼓救活两三万灾民,这种魄力,就是巡抚大人怕也是没有?”

    被唤作海刚兄的是一个四旬上下的中年人,神色平静,目光深邃。对于询问,他秉承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淡然笑道:“老夫只听说这秦明是员虎将,曾经驱多尔衮,逐衮楚克。其他的未必比你们了解的多。”

    “海刚兄,他在你的治下,你居然不了解。”

    那海刚兄毫无尴尬之色,淡淡道:“马兄,他是武官,我是文臣,两者并非直属关系。不过,既然我等已经来到这里,正好可以会会这位镇国将军。”

    不错,来者正是朔平知府王建德,与他的一些同窗好友。

    当日他在巡抚大堂,以情服人,让那些肚满肠肥的官员们不得不捐出粮米,结果愣是凑出了一千多石的粮米,加上叶廷桂四处周济的一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