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其他综合 > 人生的交错 > 人生的交错-第25部分

人生的交错-第25部分(1/2)

    刘启玉的关系不错,有什么事都能各抒己见的聊上一阵。

    刘远山过来的时候刘启玉正在洗脸。刘远山说:“启玉哥,还在洗脸呀?昨晚上刘世杰让咱们早点过去吃早饭呀,现在快八点半了,也应该过去了!”

    刘启玉把洗脸水一倒,说:“走!一起过去!”

    于是他们俩就相跟着向刘世杰家里走去。半路上,刘远山对刘启玉说:“启玉哥,你家里的鹅又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卖出一部分了。我估计这次刘世杰家里少说也有三四十桌客人,因为他母亲七十大寿时就没有办过洒席。现在算来他家里快十多年没有办过喜晏了,这次喜晏应该会办得比较隆重。如果有三四十桌客人那么少说也要用到六七十斤鹅肉。那么你家里的鹅就又可以卖掉七八只了。”

    刘启玉听他这样说完就把旱烟管从嘴里取下来,说:“就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买我家里的鹅?”

    刘远山很有把握的说:“他家里设这么多客,不用鸡就用鸭,不用鸭就用鹅。反正少不了要用到一样。你家里养着这么多鹅在这里等着卖,他刘世杰又不是没看见。再说了,用鹅比用鸡鸭更方便。如果他刘世杰兄弟俩懂事明礼就应该优先买你的鹅,要不全村庄里的人都会说他兄弟俩个不仗义!我看他们兄弟俩也不会不给你这个面子。”

    刘启玉觉得刘远山的话说的在礼,心里很是高兴。他估计刘世杰可能也是这么想的。但为了要面子,就对刘远山说:“这个事随便他们兄弟俩,他们愿意来我家里买鹅,我就按市场价卖,如果他们不来我家里买鹅,我家里剩下的三十多只鹅也不愁卖哩!”

    “他们肯定会要你家里的鹅的,到时我跟刘世杰说一声就行了。”刘远山坚定的说。

    刘启玉很满意刘远山的帮忙,心想这个事由刘远山出面说合就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俩来到刘世杰家里,他的叔辈们基本上已经到齐了,堂兄弟们也全都来了。刘世杰早己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堂屋里摆了两张桌子。今早上主要是晏请自己家族里的人,吃了饭以后就听家户长的按排,各人做各人的事了。

    快开席的时候,厨师戴林心就骑着摩托车过来了。他和刘氏一族的人一起吃了饭后就把拟好的菜单拿出来提给刘世杰说:“今天上午就去市场上采购这些物品和菜肴,一共是十二道菜,我下午就要开始准备了!”

    刘远山把菜单接过来看了一遍,说:“这个血浆鸭就不要了,换成血桨鹅!启玉哥家里有现成的鹅在那里又何必去市场上买鸭。再说了,在市面上鸭与鹅的价钱也不相上下。”

    戴林心听刘远山说把血浆鸭换成血桨鹅,赶紧说:“有鹅更好,我就是怕你们买不到鹅我才用鸭的,毕竟现在养鹅的人不多!”

    这时坐在傍边的刘汉三又问刘启玉说:“昨天你家里的鹅卖了多少钱一斤?”

    “五元二角!”刘启玉回答说。

    刘汉三又对刘世杰说:“你要不要他家里的鹅?”

    “反正鹅鸭都是一个价,怎么不要呢?那就这么定下了!”刘世杰说。

    刘世雄坐在傍边听他哥答应买刘启玉家里的鹅心里有几分不悦,但他只是坐在傍边低头抽烟一言不发。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是因为刘启玉在多年以前曾经挖苦过他。那年他跟他分家的时候,兄弟俩挣着屋后面的一株柿子树,按理说,柿子树长在他哥的地面上,应该归他哥所有。但那树是他小时栽种的,每年都结很多的果实。他舍不得给他哥,或者要让他哥拿家里的一头耕头过来换。这件事被刘启玉知道了,刘启玉本来跟他们也是一家人,见他如此小气,蛮横不讲理。就过来说了他几句,然后又把这个事给村庄里的人都说了。让他在村里丢尽了面子,还遭到了全队人的谴责。他为此很不高兴,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刘启玉是有意挖苦他。

    在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心胸狭隘,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总想着要报复别人。

    现在他哥己经决定买刘启玉家里的鹅了,但是却让他出面去市场上采购其它的东西。他带着家族里的两个后生刘丙坤和刘俊就往市场上去了。说来这天也巧,当他把所有的物品买好以后,正准备回家。他突然看见有两个人挑着两担鸭子过来了。他心里灵机一动,就决定不要刘启玉家里的鹅了,买鸭!

    于是他过去问这两个人,鸭子多少钱一斤。其中一位说:“还是年前的价,五元二角一斤!”

    刘世雄跟他讨价还价的说了半天,说到五元一角五分钱一斤,得了五分钱的优惠。于是他就有足够的理由不买刘启玉家里的鹅了。

    刘俊见他执意买鸭,就提醒他说:“不是决定了买启玉叔家里的鹅吗?你怎么又改变主意了?”

    刘世雄笑笑说:“鸭子便宜一些!买鸭算了。”

    刘俊心想,便宜五分钱一斤算个屁呀,五十斤才少二元五角钱。这不是明摆着跟刘启玉过不去吗。但他又想了一下,觉得这毕意是他家里的私事,外人也不好多说。就让他自己决定好了。

    回到家里,刘启玉见他买了这么多鸭回来就知道他家里的鹅卖不掉了,只能日后再自己想办法。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高兴。但是又便说什么,毕竟买鹅买鸭由人家决定。人家不要你的鹅你又能怎样?再说刘世雄本身就是个心胸狭隘的人,这一点他多年以前就清楚了。

    第四十七章刘世杰大摆寿宴,刘细明力助堂哥 〖本章字数:5772 最新更新时间:2012-12-03 00:55:57.0〗——

    这时刘世杰从厨房里走出来,看见他弟弟买回来这么多鸭子大吃一惊。又见刘启玉坐在堂屋里抽旱烟,满脸的不高兴。他知道他弟弟干下的这件糊涂事已经把刘启玉得罪下了,也让他在自家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他本来想把他弟弟数落一翻,但今天是他母亲的大喜日子。他们刘氏家族的长辈和亲人又都在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向他弟弟发难。只是在心里觉得他弟弟愚蠢透顶,这么大把年纪的人了连个人情世故也不懂!

    但事情已经做下了他也没办法,总不能再让他弟弟把买好的鸭子退回去。他私下里找到他弟弟,说:“我已经答应买刘启玉家里的鹅了,当时你也在场,你为什么硬要在市场上买些鸭回来呢?你这不是在打我的脸吗?你现在让我怎么向人家交待?”

    刘世雄被他哥一连串的话问住了,此时他自己也觉得这件事做得不妥。就说:“我在市场上看见这鸭子卖得便宜,于是就私自买了!”

    yuedu_text_c();

    “唉!你……”刘世杰叹了口气,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想来想去,只能给刘启玉道歉,要不让人家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又怎么好四平八稳的坐在他家里帮他兄弟俩主持家务。于是刘世杰就来到堂屋里向刘启玉道歉,不管怎样,这件事确实他家里的人对不住人家。

    他来到堂屋里,见刘启玉仍然坐在椅子上抽旱烟。就说:“启玉哥,世雄干了件蠢事,这次真是对不住你了。本来我已经答应要你家里的鹅,可世雄偏偏又买回来这么多鸭子。”

    刘启玉也知道,世杰是真心想要他家里的鹅的。世雄买鸭子是因为他过去挖苦过世雄。本来那时他也只是当着众人的面讲了讲世雄的不仁义和太小气。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没想到他还是在心里耿耿于怀。就对世杰说:“买鸭也一样,我那三十多只鹅也不愁卖!反正现在禽流感已经过去了,鸡鸭鹅已经可以上市,过几天我拿到市场上去卖就行了。”

    世杰接着又说:“这个事确实是我家里做得不对,对不住了!”

    “这也没什么,这点小事就不要再提了!”刘启玉大方的说。

    听刘启玉这样说,世杰也就放心了。

    刘启玉知道,他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做事不能像世雄一样。不管怎么说,他和世雄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在这个时候他还是要把家族的和睦放在第一位的,用农村里的话说就是“关起门来他们还是一家人!”

    这天傍晚的时候,戴林心就用两台三轮车运着炊具和桌椅板凳过来了。刘启玉赶紧带着家族里的几名后生过去帮忙搬桌子和摆桌子。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让村里的人看见他刘世雄虽然对不住他,但他仍然在尽心尽力的帮他们主持家务。他要向大家证明,这点小事他刘启玉跟本就不放在心上。

    在刘世杰的母亲八十大寿的这几天里,恰逢天公作美,一连睛了三四天。刘启玉带着人把桌椅板凳搬下来以后,刘汉三说:“这几天气睛朗,干脆就把桌子直接摆放在宅院里算了,免得明天再来费力。”

    于是刘启玉就让族里的几个后生把餐桌全部摆在刘世杰家的宅院里。一共三十六张大桌子摆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刘世杰兄弟俩确实是为母亲的生日尽心尽力了!

    次日上午,亲戚和朋友们就各自带着贺寿的礼物往刘世杰家里来了。刘氏家族的几个老人纷纷代表刘世杰家里招侍来自各地的客人们。不多时,刘世杰家里的宅院里就坐满了人,场面盛大,热闹非凡。可以说这一天是刘家坪最热闹的一天了。

    另外戴林心厨师队里的几个厨师也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准备着各种菜肴。从头天晚上直到次日中午才把所有的菜肴准备齐全了。按农村里的规矩,戴林心把所有的菜肴准备妥当以后就通知刘氏家族的家户长刘汉三可以开饭了。

    刘汉三从房间里拿出来一窜鞭炮,来到一个靠边的地方点上火就“噼里啪啦”的放了。客人们听到鞭炮声的响起都知道要吃饭了,于是纷纷停止了打麻将,打字牌,和斗地主!戴林心带着几个厨师用托盘上了第一个菜后,刘汉三又在刘世杰的家门口又放了一窜鞭炮。这时候,刘氏家族的德高望重的家户长刘义秉手里就拿着一个贺贴出来了,他先向刘世杰的母亲致了贺辞,同时也用一种谦虚的话语表示对客人的招侍不周表示致歉。他说完话以后,客人们就开始正式的用餐了。只听见一阵“叮叮哐哐”的碰杯声,三十多桌客人们就开始大吃大喝起来。男人们喝酒,女人们喝汽水和饮料。

    刘世杰和刘世雄兄弟俩看着家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心里十分高兴。十多年了,他家里从来就没有这么热闹过。这次总算是风光了一回,他母亲坐在房间里也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起聊世事。

    直到下午五点多钟的时候客人们才纷纷离去。等客人们走了以后,戴林心就带着几个厨师把所有的炊具知桌椅板凳装上三轮车又拉走了。刘世杰家的宅院里只留下了一遍酒肉的香味。

    这次他们兄弟俩为母亲大设寿晏,总得来说客人们还是非常满意的,戴林心厨师队的厨艺也十分不错。每一桌的十多道菜基本上都吃光了,所剩无几。他母亲也十分高兴。只是他家里本来打算买刘启玉家里的鹅,而他弟弟却偏偏把他的话当放屁,硬在市场上买了十多只鸭回来。在这件事上他觉得确实有点对不住刘启玉。他知道刘启玉虽然表面上说买不买他家里的鹅都无所谓,但他心肯定是有意见的。村庄里的人肯定也会说他们兄弟俩不仗义,连最起码的“肥水不流外人田”都不懂。

    刘启玉回家以后,段桂珍开口就问:“怎么他们家不是说了要买咱们家里的鹅吗?怎么又不要了?”

    刘启玉也有点恼火的说:“哎呀,人家要不要鹅我有什么办法。难道我还去求人家要我家里的鹅吗?再说,现在已经开市了,咱家里的三十多只鹅不愁卖!”

    段桂珍听丈夫这么说,也就不作声了,只是在心里觉得不舒服而已。

    且说刘细明在天海省把他堂哥刘家富搞到他自己的生产线上以后,为了不让人怀疑他们两兄弟之间的关系,他一直把他堂哥安排在最前面的一台小车床上做事。用他们生产线上的编号来说也就是在一号车床上做事,一号车床在车床加工组的最前面,做的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小零件,种类繁多,涉及到的技术面十分广泛。对于一个刚刚走进机械行业的学徒来说能得到一个这样优越的岗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也许刘家富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弟弟的良苦用心,但日后,等他熟悉了机械加工这个行业以后,他就会慢慢的明白,他在他弟弟手下做学徒时获得了怎样的优越条件。

    在车床组留下来过年的技术员和半技术员中,他们看见刘家富一进厂就获得了学习技能的最佳岗位时,一个个都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目光。都在心里骂刘家富这个“狗日的!”是哪世修来的好福气!如果按厂里正常培养学徒的规矩,刘家富进厂以后最少要在车间里搬一个月的钢料才能有机会接触机床。可刘细明却利用自己的职权把他前一个月的苦力劳动抹去了,他一进厂就直接把他安排在车床上做事,而且还耐心的教授他各种操作技能。但是他这样做在其它的人看来却都是正常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车床加工组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离职了,生产人员确实不够。如果说刘细明在教他操作车床时格外的尽心尽力,从这一点来推测他们之间有某种关系的话,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刘细明以前在教其它的学徒时也是同样的尽心尽力,在同事们的眼里刘细明似乎就是一个“老好人”,对谁都一样!

    因此全厂没有一个人怀疑刘家富跟刘细明有血缘关系,就连人事部的文员张海燕也没有注意到他跟刘细明的家庭住址是一样的。当然,张海燕并没有记住刘细明的家庭住址,因为他们俩虽然在同一个厂里但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刘细明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帮助自己家里的人了,但在同事们看来却一切都是正常的工作需要。

    当然刘细明为了在同事们面前掩饰他们两兄弟之间的关系,下班以后他们俩从来没有单独说过话。有时候在厂外面碰见也只是相互之间点一下头,表示打个招呼就行了。

    刘家富知道,他们兄弟俩保持着这种彼此不熟悉的关系是最恰当的,这样一来刘细明才好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来帮助他。相反,如果厂里的人知道他们俩是兄弟关系,那事情就要麻烦的多了。在有些事情上即使刘细明对他没有任何关照,也肯定会有人要借题发挥的。所以他也宁愿和刘细明保持这种互不相干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他在这个厂里干下去。

    刘家富进厂以后,在年前的几天里刘细明一直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粗加工。在做这些粗加的同时,刘细明为了让他尽快掌握车刀的刃磨技术,故意从一些废旧的车刀中找出几把还能用的车刀,然后把他带到砂轮房亲自教他。在这个厂里,刘细明已经带过好几个学徒了,在传授技能方面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知道,学习车床加工,主要就是要学会磨各种车刀。只要掌握了车刀的刃磨也就基本上入门了。

    本来他打算慢慢的教他堂哥磨车刀,因为要磨好一把车刀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学好的,这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的领悟和探索。但是他又考虑到过了年以后他可能就要请假回家了,或者要换工作环境。因为在这个厂里虽然工资可观,但对他找女朋友确实困难。他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无论如何不能再托了。如果他这次请假回去碰不到合适人,那他就只能换一个工作环境。不管怎么说,他不能搞得像马天华一样,三十多岁了还是孤家寡人。只有成了家他才能为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的去打拼。因此他不知道他还能在这个厂里干多久,或许回去以后也就不来了,或许还能在这个厂里干上一个月或者两个月。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如果他走了以后他哥还想这个厂里学技术那就困难了。你跟人家非亲非故,人家凭什么教你?这一点他在做学徒的时候就已经充分的领教过了,那时他还是花钱去学技术人家都不肯教他,更何况他哥还是从厂外招聘进来的一名学徒工。

    所以他只能趁他现在还在厂里干着的时候就对他哥进行一下强化训练。等到他哥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再换个工作或者是回家去了那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刘家富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头脑还算灵活,不然他怎么能在他以前的那个厂里年年评优秀呢。年前的几天里刘细明几乎天天都在教他磨车刀,因此在刘细明的帮助下他很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