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去意徊徨(2/2)

大郎、龚之方想为桑弧和她撮合亲事,他们二人几度合作,非常投契。桑弧又未婚,人也忠厚,更难得的是他对张爱玲剧本情调把握得准,她的剧本只有桑弧能导好。但当龚之方对她提起此事,张爱玲默默无言良久,只是摇头、再摇头、三摇头,意思是叫他不要再说下去了。她无心久留,要去远方了。

    (15)

    她担心夜长梦多,因此,她对谁也不说,只有和她朝夕相处的姑姑知道。

    临走前,她与姑姑相约,为避免以后的麻烦连累姑姑,一走隔绝往来,不打电话,也不通信。姑姑把自己珍藏的家族照相簿交给爱玲保存,这些东西在日后恐怕也是麻烦,不如带走的好。这样,相依为命的姑侄二人就从此决别,永远没有了相见的一天。(16)

    洒泪告别姑姑后,她一人由上海到广州,再由广州乘车到深圳,通过罗浮桥,对面就是香港了。

    通过海关检查时,她内心忐忑不安,她的通行证上用着化名,海关检查人员大概是她的《传奇》和《流言》的忠实读者,记得她照片的模样,仔细地看了看她,就问:“你就是写小说的张爱玲?”张爱玲一惊,不知该怎么回答,只是战战兢兢含含糊糊地咕哝一声“是”,她紧张到了极点,生怕被扣下来。

    谁知那人竟非常和蔼地笑了笑,不再检查就放她过去了。

    香港照例还是陌生的,阴湿、郁热的异邦人的天下,举目无亲地生活在这繁华的荒漠中。

    她是人生的独行者。生活上是这样,文学上也是这样,独来独往,无所归依。她没有了家,也没有了国,自由而孤独地飘向海外,这是是她个人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既然命中注定要孤独地漂泊,她也就得沿着这条陌生的歧路,走下去,走下去。

    注释:

    ①张爱玲《论写作》。

    ②张爱玲《写什么》。

    ③(12)张爱玲《余韵》“代序”。

    ④⑤⑥⑨陈子善《<亦报>载评张爱玲文章辑录小引》。

    ⑦柯灵《遥寄张爱玲》。

    ⑧殷允《访张爱玲女士》,张爱玲说曾在乡下住过三四个月。另萧关0鸿《寻找张爱玲》(《南方周末》1995年11月10日)采访记,张爱玲姑丈李开第也说:“夏衍爱才,根看重张爱玲,点名让她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还让她下乡参加过土改。

    ⑩朱曼华《张爱玲和她的姑姑》,载《张爱玲研究资料》,于青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11)(15)张爱玲《对照记》。

    (13)(16)见萧关鸿《寻找张爱玲》对张子静的采访。

    (14)龚之方《离沪之前》,见《永远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