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52章 代宗幸蜀(1/2)

    十一月十八日,代宗皇帝在严震的护卫下,抵达梓潼。随后在杨错亲自迎候下,转走陆路北上。

    四日后,进抵成都。

    川中大小文武官员数百人出城三十里相迎。

    对于代宗皇帝的到来,川中上下表现出了普遍的热情。

    除文武官员外,数万百姓于蜂拥于城外,列队相迎。

    自成都东城往外五里,人涌如潮。

    见以代宗皇帝为首的一行官员策骑而来时,几万百姓自发跪伏于地,有如山倾。

    代宗皇帝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身后的杨志廉,自己则朝不不远处的一位老汉走去,躬身双手将其扶起,随即抬手对道路两侧的人群说道:“诸位父老,不必如此多礼。天气寒凉,都起来吧……”

    得到杨错的示意,高崇文迅速与他一并跃下战马,一左一右地来到代宗身旁,表面为协助他托扶年长的乡老,实际却是为了贴身护卫代宗皇帝的安全。

    虽然道路两旁每十步左右便有兵卒担任警戒,但出迎的百姓人数实在太多了。

    谁也不敢肯定是否会有刺客混杂于其中。

    西川战乱刚歇,局势还远未达到安宁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一直存在“独立”倾向的西川不可能那么顺利的让朝廷掌握。

    见代宗皇帝下马,一众川中官员也不便继续策马驰行,三五成群地相继下马。

    代宗皇帝几乎就是在这样的一路搀扶招呼下,徒步朝城门口走去。进城之后,才继续上马而行。

    成都,剑南西道节度使府。

    “自入川以来,这一路所见所闻,令我感慨良深。益州之地山峻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腴。民风淳朴,不愧有天府之称。”

    炯炯的目光在厅内主要川中官员身上逐一掠过,代宗皇帝言真意切地说道,“方此乱世,西川能有如此民生,皆是托高卿、托在场诸公、托文武官吏体民恤民,悉心治政之功。”

    缓缓站起身,代宗皇帝双手合拢。上身前倾至几与地平,极为诚恳地说道:“我谨代大汉社稷,谢过诸公!”

    “此乃吾等职责所在,不敢受陛下之谢!”近百位文武官员齐刷刷地出列,动作整齐一致地躬身回礼道。

    “诸公请起……”

    是夜,韩澄、杨盛于节度使府内设盛宴为远道而来的代宗皇帝接风洗尘。

    起初,宴上的气氛还稍显拘谨。

    但随着饮宴过程的推进,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

    代宗皇帝亲自向列席的每一位官员邀饮。

    更让这些川中官员惊叹激动的是,只要听得姓名,代宗皇帝就能说出他们各自最为得意的经历,无一差错。

    自己的事迹能够为名动天下地当朝大将军所熟知并信口道来,饶是较为淡泊名利的杨盛,也禁不住与有荣焉。

    更休说是其他官员。

    这场饮宴一直进行到深夜亥时,宾主双方才兴尽而散。

    考虑到诸般因素,代宗皇帝婉拒了杨盛等人邀请他入住节度使府的提议。

    最后落脚的地方,正是杨错在成都的临时府邸。

    护送代宗皇帝至卧房后,杨错将一封密函呈递给了他。

    这封密函是三个时辰前,刚刚由长安传递而来的。不过密函真正的发出地,却是恒州。

    “真是为难严庄!”代宗皇帝仔仔细细地将密函阅览了一遍,轻叹了一口气。

    他随手将绢书转递给了杨错。

    这封密函是出自严庄亲笔。

    信上,他坦称自己的身份行迹已经完全被叛军识破,许叔冀甚至去信,半是威胁半是诱劝地让他重归史朝义麾下。

    由于恒州情况地特殊性,为了避嫌,严庄第三次请求代宗皇帝将其调离,并另择智谋之士接任。

    此外,严庄对于如何在不损及家族根本的情况下,彻底断绝史朝义利用自己的不良企图,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

    这封密函,也正是为了征求代宗皇帝的同意。

    关于严庄的事情,早在一个多月前,杨错已有所耳闻。

    事实上,当初派严庄前往恒州时,代宗和杨错就已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毕竟,恒州不比大唐治下,想要保守住严庄的身份秘密。难度系数确实大了一些。

    甚至于,对严庄可能的反应,杨错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不过,幸好出现的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严庄已经真正归心。

    “陛下有什么想法?”杨错垂下手中绢书,抬头看向代宗皇帝。

    “就照严庄自己的法子来吧。”代宗皇帝沉吟了片刻,说道,“等他自己安排妥当了,就让他回长安。再留他在恒州,已经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而是在为难他。”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