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川,天府之国!

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川,天府之国!(2/2)

一身的成年老骨头,也都感觉有种燃起来的感觉。

    这燃着燃着,巴蜀,也就到了。

    ………………

    四川,自古以来啊就是一片人杰地灵之地。

    秦国拥巴蜀,得了横扫六国的资本。

    刘邦入川,项羽本以为是把刘邦赶紧了穷乡僻壤。

    却不知道在巴蜀等着刘邦的,不仅有充沛的兵员,更有丰裕的粮食……

    自古以来,太多的豪杰英雄,在这里书写传奇。

    也有这样一句话“四川不灭,中国不亡”。

    抗日战争时期,那可歌可泣的川军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传颂。

    朱启虽然没有来过四川,但自小就听对这片天府之国,有着天然的好感。

    自巫峡而下,在重庆渡口下来以后,继续从眉山沿着陆路朝着成都而去。

    这重庆到成都一路,就没有什么水路可走了。

    只能步行川渝古道,大约要花费十天左右的时间。

    至于说什么纤夫把船沿着岷江一路拉到成都去什么的。

    那可赶紧拉倒吧。

    先不说这成本得有多大,这船费怕不是人均堪比现代包机。

    真要是不计人力成本这么拉,少说拉个小半年时间吧。

    有这时间在船上过小半年等人拉船上去。

    倒不如雇两个抬轿子的,早就给你抬到成都去了。

    当然这一路上崇山峻岭的,要是路上摔到哪里,可就不负责了。

    不过这重庆里的成都也已经很近了,往前过了眉山,也算是成都门户了。

    又走了两三天的山路,可算是拨开云雾见青天,站在高处,望着眼前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朱启那是感慨颇多。

    绿色田地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那天边浮云看着极近。

    极远的地方,一座高耸入云的雪山映入眼帘。

    那皑皑白雪,搭配着天变浮云,犹如置身仙境之中,观察人间一般

    所有的华丽辞藻,在此时此刻都不足以表达心中震撼。

    此时充当向导一个本地官员,用着浓重的川音说道:

    “辽王殿下,前面就是咱们那个川西坝子咯!”

    “川西什么?”

    朱启愣了一下,边上刘伯温解释道:

    “就是川西平原的意思。”

    哦,原来还有这个说法啊。

    那向导似乎也想起辽王殿下不太精通四川话,赶忙用稍微正统一点官话继续说道:

    “殿下,那雪山就是西岭雪山,往东一点,就是成都,再往前一点,应该能看得见。”

    朱启顺着向导指的方向望过去,果然看到那平原之上,一条大路隐约可见,大道之上,车水马龙。

    李景隆看着此情此景,忍不住摇头晃脑念道:

    “原来这就是西岭雪山啊,真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啊。”

    李景隆念得是杜甫的《绝句》,这下半句可能很多同学记不住,上半句大家肯定都记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果不是自己现在记忆力变得超好,朱启估计放现代那会,快三十岁了,能记得的古诗词,这一句绝对算得上一份了。

    可惜的是,现在是大明了。

    如果给我放在贞观年间,好家伙,诗仙诗圣的诗词那我是一个不放过啊!

    后代学生们,一看教科书,某某诗词,作者:朱启。

    可惜可惜,现在只能整点四大名著抄一抄了。

    硬掰扯的话,也就只能薅一薅唐伯虎的诗词了。

    不过唐伯虎最著名的还是画画,这玩意倒是也可以抄,但学过画画的都知道。

    抄什么都可以,但让朱启这个漫画家去抄别人的画……思想上就过不了这一关啊。

    还是算了,我自己画的现代画也挺好的。

    见到了传说中的“川西坝子”,又复行上百公里,可算是看到传说中的大成都了。

    这座建立在平原之上,建立之初就没考虑过什么防守的问题。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川西平原,也就是成都平原,实在是太平太大了。

    你依山而建吧,这平原地形可就白瞎了。

    所以四川盆地的中心位置,建立起来的成都城,本身是很好攻克的。

    毕竟无险可守啊。

    但历史上,能够打进成都的确实少之又少。

    为什么?

    因为成都四周难攻啊!

    自古以来,成都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北面和东面,但北面有阳平关,剑门关等天险,东面有永安,也就是白帝城可守。

    背后就是崇山峻岭。

    整个四川盆地,也就北边和东边两个口子,都被关隘重镇给堵的死死的。

    这也是为什么,邓艾奇袭巴蜀的时候,绕过阳平剑门,到了成都城下,阿斗就投降的原因所在。

    一旦周围关隘被迫,想要防守成都,确实是太难了一点。

    朱启要做的,就是确保巴蜀防务,主要也就是北面和东面的关隘,重镇的修缮,和督促练兵,整顿军务等等这些工作。

    出于想要早点回去的迫切心情。

    来到成都驻扎的朱启,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屁股还没有坐热呢,朱启就让人拿来了成都的户籍册,还有各大关隘,城池,后勤,卫所等等诸多关键情报。

    然后带着一帮子小弟们都看了起来。

    刘伯温看着朱启如此有工作热情,也是欣慰的下去休息了。

    没办法,一把年纪了还跟着朱启入川,老骨头都要颠散架了。

    不过这样的工作热情,在保持了一个时辰不到之后,就开始消退了。

    倒不是朱启懒劲头上来了,而是看着这些册子,他那是一个头两个大啊!

    一个个的繁体字不说了,而且都是文绉绉的,汉语记录的数字虽然可以保证难以作弊删改,但看着实在是眼睛疼啊。

    至于说朱棣那一帮子人,一开始也很有热情,但到了后面,也就只有李景隆一个人还在认真地看着了。

    朱棣就不用说了,天生只能上马打仗的,你让他下马治国,那不如杀了他。

    历史上当皇帝,那在草原上待得日子,比在北京城还长呢。

    徐增寿,李祺也不用说了,一个个的差不多。

    于是乎,又过了一个时辰,整个官府之中,响起了震天的鼾声。

    抵达成都的第一天,在勤奋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