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43章:贵在态度

第143章:贵在态度(1/2)

    杨素等臣子都从中华殿走了,杨坚却叫住杨广和杨集,会面场所也换到了旁边的御书房,凉爽明亮的房间里只有他们三个人。

    杨坚喝了一口茶汤,沉声问道:“金刚奴,你上疏说要把凉州总管府降为行台尚书省,这是怎么一回事?”

    隋朝除州县两级以外,地方还有两类临时机构:一是行台尚书省,相当于尚书省在地方的外派机关,总包揽某个区域的军政事务,凡管辖内的州县皆受其节制,事权极重,但性质上更偏向行政,这是“省”级行政单位的雏形。二是北周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总管府,大总管相当于后世的某某省军区、中小总管府相当于后世地级市军区,本身是纯军事机构,可是时至今天,大总府逐渐由纯军事性质转向兼管军民两政的职能,简而言之,就是汉朝的九州州牧府、唐朝的节度使,由于侧重于军事,地位和名分远比行台尚书省高,权力也大的惊人,所以大总管府大总管一般只有亲王担任,跟诸侯国几乎没两样。

    杨集上奏的述职报告,便提出把凉州总管府为凉州行台尚书省,一方面是总管府的权力太大,一旦杨谅如史上那般造成,杨广定然废除这东西;另一方面,杨集是希望以凉州为例,把省级行政单位固定下来,然后朝廷适当给各省处理本省事务的权力,免得天下各州连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往朝廷上奏,这加剧了朝廷工作量不说,还使效率大为降低,至于各省的尚书令是不是做大,倒不用担心,只因大隋王朝担任的任期制,期满不升则平调,时间也就三四年而已,若是省级主要官员交叉着转换,根本形成不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

    此时听到杨坚询问,杨集肃然作答:“大总管府是朝廷吸取监军为祸的教训,所以但凡有大战发生,出征大将都会领行军大总管之职,十几个州的军政要务皆在大总管一人之手,无人钳制,任由大总管自由发挥。我得授予凉州大总管之职位,成为凉州最高军事统帅,能够任意调动凉州境内的所有兵马、粮草、军事物资。怎么打、如何打皆由我一言决定,权力大得离奇;若是仅仅为了作战而临时设置自是无妨,可是长期设置的话,我担心大总管府会形成一个个强大的军事体系,一旦朝廷对地方掌控力不足,定然会出现主弱臣强的不利局面,搞不好会成为不受朝廷控制不遵号令的‘北魏六镇’。为免大总管长期在一个地方担任要职,形成不受朝廷控制的军阀,我建议将大总管府改为临时性的作战机构,只有到大战时启用,大战过后,朝廷就收回大总管的职位和权力,这样既能避免监军为祸的弊端,又能杜绝大总管割据一方而自立。”

    看了神色开始变得严肃,并默默沉思的杨坚一眼,杨集继续说道:“至于行台尚书省,则是以处理某个区别政务为主的权力机构,主要官员权力不大,只要严格遵照不规避本州、同族不能在同一个州任职、届满离任、主要官员交叉轮换的官制,行台尚书省的主要官员便形成不了欺上瞒下的不法团伙,况且又有御史司隶台官员不定期明察暗访,所以行台尚书省即便有贪污受贿事件发生,但危害也不会大到动摇国基的地步,朝廷只要将御史司隶台运用得当,行台尚书省的官员甚至连贪污都不敢。而大隋幅员辽阔,有的州刺史上奏某种变故时,奏疏要一个月以后才到京城,等朝廷批复回去,离变故发生之时也有四十多天,届时,朝廷的批复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认为行台尚书省很有必要长期设置,适当的给予一定的权力,这样就能及时处理治下各州的突发变故,将危害掐死在萌牙之前。”

    杨坚和杨广默不作声,皆是陷入了深思,杨集对“大总管府”的言论,却使他们想到了汉之州牧、北魏之军头。而杨集身为凉州大总管,不仅坦率的提出“大总管府制度”的缺陷和危害,而且还主动请求降低自身权限,这分态度可谓是珍贵之极。

    虽然他们父子对杨集放一百个心,更不担心他有什么不好想法,但是长期且固定的大总管府只要继续存在,以后就会有其他人去担任各地大总管,长期把持地方军政大权,而其他人,就未必像杨集这么耿直了。

    而且别说以后了,现在就有一个不听父亲之令的杨谅了,以后那还得了?所以将固定的大总管府,改为战时设立、战后收权的临时机构,实在是势在必行的利国利民之事。

    “你可有详细方案?”杨坚沉声问道。

    “当然没有了。”杨集很不负责任的说道:“这只是我的想法和建议,反正我个人觉得相当好。至于临时大总管既不影响作战、又于国无害的制度,还得你们去斟酌和制订。固定的行台尚书省也是如此,它将涉及到区域划分、权力大小、权限多少、监督约束等等问题,这也要你们找人去搞。所有这些,都跟我没有关系。”

    杨坚差点气笑了,手指着杨集,嘴皮哆嗦却说不出话来。

    随随便便提个建议,自己却半点想法都没有,然后就让老子去搞,老子这个皇帝都要给你跑腿,和着你小子比老子这个皇帝还伟大?

    这他娘的是哪门子道理啊?

    杨广看到老爷子气得浑身哆嗦,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无语,给老爷子斟了一杯茶,说道:“阿耶又不是不知他的秉性,何必跟这家伙一般见识,气坏了身子不划算。”

    “我不生气,我一点都不生气。”杨坚长长的舒一口气,饮了杯茶润了润喉咙,努力将胸中火气压制下去了。

    要是再跟这混小子计较下去,自己非得被他气死不可。

    “阿耶,金刚奴的想法倒是不错的,具体方案可以交给内史省草拟,然后再拿来商议。”杨广沉吟一下,又说道:“伊州和庭州处于草创阶段、突厥汗国刚刚分裂,使形势本就复杂的凉州更加复杂,如果把凉州总管府降为政务为重的行台尚书省,既威慑不了吐谷浑、西突厥、薛延陀、大湖区各部、西域各国,也不利于大隋对伊州和庭州的统治。况且胡人畏威不怀恩,所以我认为以军代政更适合凉州,现阶段还是以大总管府统治凉州为妙。”

    “那就这样吧!”杨坚看都懒得看杨集一眼,直接当他不存在,继续向杨广说道:“杨金刚奴的述职报告中,最让我心动的有两点,首先是他建议把受灾百姓迁徙去伊州、庭州开垦农田,从而在实质上控制这两州,然后以此为据点,步步为营的向西域扩张,这比汉朝只驻军的安西都护府稳健,并且可以减轻大隋人口增加、农田不足的压力;今年,先把城外的灾民送过去打下基础,如果那里确实适宜耕种,那么我们在未来的五年时间内,从人口密集的地方选取四五十万户,陆续向凉州边陲州迁移。其次是‘要致富先修路’的建议,我觉得这建议相当好,所以我打算修条通往边境的直道,以缩短大兴城到伊州、庭州的距离和时间,加强朝廷对西域的控制;闲时可以用来运物行商,战时可以迅速把军队、器械送到边境。”

    ‘大手笔啊!’这两项建议固然是自己提出来的,但是杨集听了杨坚的决定,也不禁暗自赞叹:移民五十万户、修大隋版的“陇海西段”,实现对西域实质上控制,杨坚如此大魄力,想必当年的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