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没有用。
若是有用,那之前他们也不会妥协。
妥协了第一次,自然而然的就有第二次。
有些事情,只有零次和n次。
正因此与其多费口舌,还不如闭口不言,且看董卓如何行事。
若是董卓事情办得好,那就好。
如果董卓事情办得不好,他们也不介意那时候再去看董卓的笑话。
就在这时,只见蔡邕掠了掠胡须,戏谑道:“在座诸公巴不得明公能够将此事办好,要说最不情愿者当属区区在下了。”
蔡邕此言一出,董卓哈哈大笑起来。
要说这是为何。
因为之前董卓颇为看重蔡邕之才学,为了拉拢蔡邕,董卓上表皇帝为蔡邕讨了一个高阳侯。
如果董卓重新规范封侯的要求,那蔡邕可就非常尴尬了。
正因此,董卓才大笑起来。
与此同时在座的其他人脸上也露出莫名的笑意,方才董卓才说“非军功不可封侯”,这才多久?
董卓便被蔡邕“啪啪啪”的打脸了。
恐怕也只有蔡邕才敢和董卓说这种玩笑话。
董卓对蔡邕的话不以为意,摆了摆手笑道:“伯喈此言实在可恼。”“实在可恼。”
“伯喈乃大才也,既已封侯焉能夺去?”
蔡邕虽然知道董卓有说词,不过如果只是因为“大才”儿子便一笔带过,而后如何能够服众?
而其他人却没有“服众不服众的想法”,董卓一声令下雍州境内谁敢不服?
只是他们觉得这董卓真是有够不要脸皮的。
不是不要了脸皮,准备应该是左脸贴在右脸上,左边不要脸,右边厚脸皮。
蔡邕摇了摇头,反驳道:“明公既要严肃封侯之事,不如便从邕开始,邕这高阳侯不要也罢。”
“只是此事若是顺利,明公届时可别忘了请邕吃几盏好茶,饮几盏好酒便是。”
蔡邕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其一是因为其身为大儒,本就不看重这些虚名。
其二蔡邕乃是董卓心腹之人,若是董卓在对待蔡邕时能够一视同仁,那“非军功不可封侯”一事,后续处理起来就会方便许多。
连蔡邕的高阳侯都没了,那其他人难道还有骚话说?
虽说不是杀鸡儆猴,但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然而董卓却不是这么想的,蔡邕虽一片好心,但董卓却不领情,或者说董卓的心思更深一些。
如今朝廷内外封出去的勋爵不少,这些人多如牛毛,有道是蚁多咬死象,威势之甚如董卓也不敢将所有人得罪。
董卓的确是要杀鸡儆猴,但他并没有拿蔡邕当典范的想法。
这时只听董卓笑道:“伯喈多虑了,伯喈之心董某岂能不知,只是董卓另有打算。”
董卓眼光扫过场内所有人,沉声道:“先帝在位时封出去了许多勋爵,有些人的确是有本事,有些人却不是。”
“董某的意思是拿那些买官之人开刀。”“方才所说可不是将封侯之人一棒子全部打死。”
“此事还需徐徐图之。”
随着董卓的话传出,众人心中明白,董卓这也是做出了让步。
不过之前买官之人恐怕就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