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建昌侯 > 第六十六章 文坛“盛”事

第六十六章 文坛“盛”事(1/2)

    翌日,乃是孔闻韶在文庙讲学的日子。

    这天文庙周围盛况空前,很多人前去观礼,能进内场的无不是京师大儒及成名学者,国子监监生也要有才学和名望的才能被邀请入内。

    当天早晨,张家两兄弟则先入宫参加了一次朝议。

    从奉天殿出来,张鹤龄一脸意兴阑珊的样子,作为武将,除非盛典大朝时有列于朝班的机会,平时这种每日例行的朝议是没资格来的。

    “老二,他们说的你都听懂了?”

    张鹤龄看着自己的弟弟。

    张延龄笑道:“大哥,先前见你在朝堂上正襟而立的样子,以为要请教你呢。”

    张鹤龄一甩手道:“一群人,都不知在说什么玩意。”

    先前朝堂上所议论之事,除了盐政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因为哈密失守,有西北移民东迁,在瓜州、沙州等地耕作,需要朝廷安置。

    再一个,就是刑科给事中徐珪上奏,认为东厂内弊端太多,刑部案只要归了东厂就如石沉大海死无对证,还因东厂内有人贪赃枉法作奸犯科,请求将东厂革除。

    朱祐樘对于徐珪的上奏很生气,当场就让人把徐珪给拿下,说是要严查。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这哪是要严查?查又查什么?不过是因为被徐珪所触怒,想好好惩治一下这个不识相的臣子罢了。

    “对了,他们好像提到盐什么的,你怎么不上去发话?莫不是姐夫没让你在朝堂上说什么?”张鹤龄突然又想起什么来,重新打量着弟弟。

    之前朝堂上最重要的自然还是盐政问题。

    这也是朱祐樘把他兄弟俩叫来的原因,让张延龄知道现在朝堂对于改革是如何的态度,但因为朱祐樘提前都已经对周经和张延龄布置完毕,至于朝堂上争论再凶,周经和张延龄两个关键人物都没发表言论。

    皇帝也没问他们的意见。

    张延龄知道,朝堂上的人争了也白争。

    张延龄随便敷衍道:“朝堂大事,我可能还是顶不起来,或会让陛下失望。”

    张鹤龄郑重道:“二弟,你可不能怂啊,这件事可要全靠你顶起来,为兄看好你。”

    还是之前张延龄吓唬他那一套起了作用,张鹤龄生怕自己也被皇帝当枪使,这是要怂恿弟弟往前冲的意思。

    兄弟俩正说着,背后急匆匆赶过来一人,并不是平时经常出来送他们出宫的萧敬,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位列第三的韦泰。

    “两位国舅,陛下吩咐,让老身陪同您二位前往文庙,说是永康长公主驸马已提前抵达,您二位出宫后也不必乘自家车驾,会有御马监所备好的车驾送您二位前去。”韦泰道。

    张鹤龄道:“韦公公,本侯好端端为何要去文庙?”

    韦泰一时怔在那,都不知该如何回话。

    张延龄则笑道:“为何不是萧公公相送?”

    韦泰苦笑道:“萧公公有旁的公务繁忙,特地差遣让老身前往,既是陛下嘱咐,您二位还是赶紧启程吧。”

    ……

    ……

    兄弟二人与韦泰共乘一辆马车,显得有几分拥挤,一同往城北的文庙而去。

    路上张鹤龄因为恼怒一句话都不说,用锐利的目光瞪着韦泰,韦泰被他这么直勾勾看到心里发毛。

    皇帝让去的,又不是我的主意,寿宁侯瞪我干嘛?

    张延龄则跟韦泰闲话几句,方知萧敬一早被皇帝派出去,做什么不知道,才会有韦泰替萧敬来送兄弟二人之事。

    下马车的时候,张鹤龄终于开腔:“奇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也不知他在说被皇命遣来文庙,还是在说文庙门口士子聚集。

    崔元果然提早到来,也在文庙门口等候,并没有见到本该与崔元同行的众翰林学士。

    张延龄问过崔元才知,今天翰林院并未派人来。

    崔元道:“说来稀奇,也是在下到了之后问过礼部的人,才知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