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孤忠李定国 > 一二七 孙可望请封秦王 永历帝犹豫难决

一二七 孙可望请封秦王 永历帝犹豫难决(2/2)

,却不能将其灭亡!不料却让满酋坐享渔人之利,甚是可悲!如今满清志在天下,残明不能御!然化外之族统我华夏、治我汉民,亦不能忍!吾辈本就是大明子民,更当严辨夷夏之界,岂能坐视中华大地沦落敌手?当今之计,惟有挈滇、黔、蜀三省军民归附明室,诚心辅佐,恢复两京,荡清海内,如此将来方能够洗脱贼名,垂名于竹帛也!”

    对于定国的提议,刘文秀和白文选都极力表示赞同,然而孙可望却不愿屈居人下,仍是顾虑重重。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吩咐众人暂且退下,只留下杨畏知一人,请他代为决断。

    杨畏知本就是明朝旧臣,当时兵败不得已才暂时归附了孙可望,在他心中自然希望大西军能够尽快与明朝永历政权建立联系,自己也能够顺势重归大明。至于孙可望的想法,从上次演武厅事件后,杨畏知便已猜出了七八分,他无非就是想要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可以名正言顺的领导李定国和刘文秀罢了。

    今日见孙可望把自己留下,杨畏知立即劝说孙可望道:“大帅,您与安西王和抚南王皆是同时起事,假若没有封号,如何真正服众?当年曹操将汉献帝奉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方才成就大事,现如今圣上受困于肇庆,您是否也有这个想法?”

    杨畏知此言令孙可望顿时如梦初醒,毕竟明朝还是中华正统,若是能够得到永历皇帝的册封,自己的爵位必然高于定国和文秀,这样一来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节制二人了。

    孙可望大喜,心中不再迟疑,遂与黔国公沐天波商议,派遣杨畏知和户部尚书龚彝为代表,在东府部将焦光启和西府部将潘世荣的护送下,携书信远赴永历帝行在肇庆,商讨联合抗清之事,并请封秦王之爵。

    书曰:“先秦王荡平中土,扫除贪官污吏。十年以来,未尝忘忠君爱国之心。不谓李自成犯顺,玉步旋移。孤守滇南,恪遵先志。合移知照,王绳父爵,国继先秦。乞敕重臣会观诏书谨封。乙丑年正月十五日孙可望拜书。”

    这些年,定国虽一直立促与明联合,然而听说孙可望要上书永历帝请封秦王,却是颇为不悦,忍不住对孙可望言道:“我等已为王,何须再请?出兵抗清,要此虚衔又有何用?

    孙可望自然不会告诉定国他的真实想法,只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老二差矣,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封爵惟有出自大明朝廷方才为真,咱们现在的王爵全都是自己封的,明朝那些文武又有谁能认咱们?如此号令不一,如何联合抗清?”

    定国见孙可望眼神飘忽不定,料他必定有所隐瞒,又不好细问,惟有旁敲侧击地告诫道:“即是如此,他日得了册封,咱们便是朝廷命官,从此须一心辅佐明室,不可再做贼矣,切勿反复!”

    孙可望心中有鬼,不敢正视定国的眼睛,只是连连点头称是。

    杨畏知一行人遂于二月从昆明出发,四月初六日抵达肇庆,向永历帝呈上书信,并进献黄金三十两,琥珀四块,马四匹,以表善意。

    直等到永历帝阅毕书信,杨畏知这才恭恭敬敬地叩首言道:“今之奏请,实为联合恢剿之意,原非有意以求封爵也!还请皇上明察!”

    永历帝将孙可望的书信放至御案,心中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一旦孙可望率几十万大军前来归附,自己手中就有了一支能够与清军抗衡的力量,不用再过四处奔逃,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了。忧的是孙可望还没归附便狮子大开口,向朝廷索要秦王的封号,这要是将来到了朝中,拿不准可就是下一个郑芝龙了。

    永历帝本身性格就是优柔寡断,此事又关系重大,自然无法轻易做出决断,遂令在场众臣廷议讨论。朝臣们对大西军主动来投之事倒没有什么太大意见,但孙可望请封秦王之事,却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左都御史袁彭年、工科左给事中金堡二人唯恐大西军的加入会削弱己党把持朝政的局面,坚决表示反对。

    金堡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在朝堂上慷慨陈词道:“皇上,本朝从未有过异姓王之例!即便是开国时的中山王、靖难时的河间王也是后来追封的!那孙可望不过一流寇耳,又岂能违背祖制,封他为王?杨畏知身为我大明官员,却委身于贼,为贼游说,请皇上将其逮捕下狱,严加治罪!”

    袁彭年也跟着附和道:“皇上,金大人所言极是,我大明祖制从未有过异姓封王的先例,那孙可望简直就是狂悖无礼,异想天开!不说封王,单说秦王爵位乃是当初太祖皇帝所封的首藩,在宗室诸王中地位最为尊崇!焉能给他?”

    待二人说毕,大学士严起恒这才接着补充道:“微臣也以为不可,以孙可望之雄,据有滇黔,拥兵百万,若再假以封号,必将成为曹操、司马氏、朱温之流,先把持朝政,再搞出个逼宫禅让的把戏!殷鉴不远,皇上万万不能前门拒虎,后门引狼!最多只能效法金声桓、李成栋的先例,授予公爵即可!”

    在听完三人的陈述后,永历帝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