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朱由校有些诧异的看向声音源出,他很好奇,在所有朝臣全都众口一词的时候,竟然还有人敢于顶着这么大压力持反对意见。这个人是谁?
其他朝臣也同样好奇,甚至心中还有些恼火。
在他们看来,这么多朝臣全都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那么这件事情基本就已经确定了,现在却有人在陛下面前公然反对他们的观点,这是要踩着他们这么多人的脑袋上位吗?
所有目光齐刷刷的看了过去。
只见在军机司的最后一排,有一个略显青涩的年轻人,此时同样也有些紧张,不过定了定神之后,还是躬身行礼,说道。
“军机司朗直阎应元。”
阎应元?朱由校听到这个名字后,一段封尘已久的记忆不由跃上心头。
在原史中,阎应元为江阴县典使,可以说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放在其他大臣们的面前,甚至都不会拿正眼看他的一个小角色。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却在明末反清的战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中华反侵略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当时,江南大半地区已被亲军占领,清朝政府颁布了剃发令,随之而来的还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厉警告。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昔日那些铁骨铮铮,自称忠君爱国之文人士子,尽皆做了亡国奴,成了‘头皮痒’之辈,纷纷剃掉头发,留起了丑陋的金钱鼠尾。
而就在这时,在阎应元的带领下,江阴县全体军民发起了抵抗清军的战争,发出了“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中兴大明”的口号。
江阴县全体十万军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的围攻,孤立无援之下,足足坚守了八十一日,致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狠狠的挫伤了清军的锐气,这堪称一个奇迹。
江阴城破后,清军开始屠城,百姓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都以先死为幸,妇女多贞烈,投河而死,哪怕是七岁孩童也毅然就义,无一人顺从。清军屠城两日后“出榜安民”,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阎应元被俘后,仍旧对清军贝勒博洛等人骂不绝口,拒不下跪,后被残忍杀害。其家丁犹存十余人,皆因不降而被杀,江阴县衙,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举火自焚。
何哉节烈奇男子,乃出区区一典吏。
朱由校仍旧记得,到时他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竟然忍不住潸然泪下,也正因此,当他来到明朝刚刚继位,成立军机司之后,便将其提拔了进来,希望可以在适合阎应元的地方,展现他更大的才能,不再让悲剧重演,这也算弥补了一种遗憾吧?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的那一首绝命诗,希望再也不会出现。
众臣没有注意到朱由校陷入回忆的表情,他们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一愣。终于,有一人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嗤笑一声。
“老夫还以为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