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22、献策(2/2)

阳、江夏士卒甚多,夜黑之下必无法料之,向使让我等等至白天,军容不整之下,其必无法料之,可一战而定,再待天时。”

    “而空城计者,我军连夜暗中拔走,只投石车与少数辎重不走,其必引军来观。

    所谓兵者,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命帐内不起烟火,一片宁静,好似人走楼空,则敌军必为损我投石车而进。

    我军乘机从暗处杀出,则敌军必然大坏,仓狂逃窜,若有幸,可擒李通或文聘其中一人。”

    “至于围魏救赵,所谓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故当齐救赵时,孙膑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我军可将此城围住不攻,而命诸将前往各个苦口,截杀援助当阳援兵、辎重,孤立无援!”

    虽然刘玄所言三策,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一个策略。

    比如一边用悬羊击鼓之法,设定空城计埋伏已经孤立无援,只能铤而走险破刘军的围点打援之计。

    当然分开同样可以,而且各走各自之效。

    庞统轻捋胡须,细细想着刘玄之策可行度!

    其中中策的可行度实在太低,以空城计诱惑地方上当,前来焚烧营帐、投石车,多少有点将对方说成一定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万一李通或者文聘十分谨慎,哪怕刘玄在如何诱惑,不也是等于媚眼抛给瞎子看,白费心思不是?

    不过转过头一想,好像也没什么关系,李通上不上当,与大家有没有关系?

    并没有!

    如果李通誓死不出,刘备要么围点打援,要么假装当阳城破,诈开路上城池,这是一个双向选择。

    或再不济,就算是和李通干耗,只要等到天时一到,这座城池还能受得住?

    刘玄三策环环相扣,足可谓之连环计耳!

    不过有一说一,上策的确有些问题。

    那就是对方会不会信。

    毕竟刘备并无李通汝南太守印,他倒是有江夏太守印,只是不知道能否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刘玄计策的确好。

    如果上计运用的好,先取宜城,然后招降士卒,说不定故技重施,可以席卷整个南方。

    要知道古代攻城素来讲究围三阙一,能够有将士逃出去病不稀奇,只要话腔能够对的上号,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差池。

    不过要是遇见机灵的人,那就说不好了……

    至于中计,虽然不足以拿下此城,但足以削弱城中实力,使另一半永远只敢困守,不敢出城溺战……

    至于下计,虽然不知道对方从哪个方向至当阳,需要分兵拦截,但一旦拦截,出其不意之下,必然全军覆没。

    总不见得,每个城池都有一万人防守?

    这显然是不可能之事。

    莫说汉末做不到。

    就算是明朝,有数百万大军,一个府所设一卫也不过五千人而已。

    刘备麾下有一万余人,就算是分兵五路,一路也有两千,然后埋伏两道,伺机杀出足矣!

    届时纵使孙武复生,身陷绝境在无绝对意外之下,有死无生。

    人力始终有穷时,只需要安排妥当,数十万大军成为泡影着,也是数不胜数,更何况区区前人,而且还非绝世军事家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