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李凌又在张禾丰府上盘桓了三日,多是与两位儒林宗师谈一些学术和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二老对这个晚辈也颇为欣赏,自然是知无不言,倒是让他在书文心性一道上有所精益,整个人的气质都似有了一些提升。
不过李凌终究是丧事在身,不能在徐州逗留太久,于是三日后,便告辞启程,再往江城县而去。而这一回,一路上就再没有任何的阻滞了,顺顺利利地,他们这一行车马便来到了李凌的故乡,此时距离他离此参加会试,都已经过去了十数年之久。
虽然李凌还没有到感慨年华易逝,说什么物是人非的年纪,可在看到那座熟悉的县城时,心中还是感慨良多,忍不住便勒马停步,仔细端详了好一阵,才又策马奔行,直到那此时看来略显逼仄狭小的城门前。
江城县的一切都似没有什么变化,城墙依然低矮,城门依然破旧,就连靠着城门作守城之责的那几个老兵,看上去依旧和多年前一样,显得懒洋洋的。而那条直通城内的长街上的行人和店铺也依旧是稀稀拉拉的,这就是一座最普通不过的中原小县城的模样了。
当看到这么一大支车马队伍缓缓而来时,那几个老兵明显精神抖擞了一下。显然在他们看来,这是哪支商队从北而来,要入城稍作休整,如此自然免不了交上一笔丰厚的城门税,自己等也能趁机弄些好处了。
可还没等他们上前阻拦呢,当先便有一人主动过来,拿出相关官文往他们眼前一扬,说道:“当朝四品,转运司少卿李凌李大人还乡,你们速速入城禀报本县县令……”
李凌的名字一入耳,几个老兵都瞬间呆住了。
对这位本县名人,他们当真是如雷贯耳了。不光是他们就是整个江城县,也没人不知李凌大名,不以李大人为荣的。
因为江城县这些年来实在没出过什么像样的人物,科举一途上除了李凌和徐沧二人在十多年前为县争光外,其他最多也就考中个举人。如此,作为唯二的进士,而且还是在短短年月里直入中枢,成为朝廷四品官的李凌,自然成了无数乡人挂在嘴边的厉害人物。
这些年来,多少人在吹嘘自己和李大人当年有过什么什么交情,和他一起喝过酒,读过书……可以说,李凌的名字早让这一县百姓听得耳朵都起茧了。而现在,人们口中一直念叨着的李大人竟回来了,这如何能不叫人感到惊诧与兴奋呢?
为首的老兵忙往后看去,一下就找到了骑在马上,一副温和笑容的李凌。他自然不可能真认识李凌,就算以前见过面,也不可能还记得其长相,但那气质却是不会骗人的,所以他赶紧扑上,大礼参见:“小的朱十三见过李大人……”说着,又连忙给身后还有些发怔的弟兄们打手势,让他们赶紧回县衙报信。
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有几人告了声罪,便转头往城里跑,那速度之快,就根被老虎撵在了后头似的,把沿途的不少百姓都给唬了一跳,以为这是出什么变故了呢。
好在江城县真不大,从城门到县衙用跑的也就顿饭工夫。这兵卒气喘吁吁地到了地方后,便赶紧冲衙门口的差役叫道:“快,快进去通禀大老爷,李……李大人回乡来了。”
“李大人?哪个李大人?”那几个差役还有些奇怪,反问道。
“李凌李大人,咱们江城县的荣耀!”终于把气喘匀些的老兵又解释了一句,顿时让对方几个身子都为之一震,然后果断回身,直奔进县衙。
随后,里边又是一阵慌乱和叫唤,半晌后,如今的江城县令田秉文便率一众官吏匆匆赶了出来。他们几个一面走着,一面还在整理着衣衫,正着官帽,毕竟这时节在公房里烤火,自然不可能把冠服都穿戴齐整的,此时闻报,个个都手忙脚乱。
但这时他们也顾不上自身的狼狈样子了,当众作着整理,口中问道:“真是李大人来了?他现在何处?”
城门口的老兵已经被带进衙门,闻言赶紧上前禀报:“确是李大人来了,应该已经进城,很快就到……”
“那你们就随本官出去迎一迎吧!”田秉文心下一喜,赶紧发话,三步并作两步地直往外去,走到二堂出口处,他又想起一点,“你们赶紧去安排,让本县士绅人等也都来县衙作陪,尤其是那位古老板,听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