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意欲以身犯险的时候,朝堂上却又掀起了风波,有御使弹劾大司农曹嵩,称其有负皇恩,擅自挪内库百万钱为私用,
此事被告发,曹嵩对此也是供认不讳,天子震怒,竟然有人敢朝自己的口袋里伸手,是可忍孰不可忍,遂将曹嵩罢官,
消息传到郑玄府上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了。
“老师,这事怎么看都不对劲呐”,刘备惊疑,曹家自大宦官曹腾而始,至今已历三代,财富之积累,不说有千万金,怎么也得有个百万金吧,
可曹嵩竟然为了百万个铜钱而被罢官,其人真有如此不智吗?
郑玄面色阴郁,“曹嵩这老狐狸,可不会犯这种糊涂”,他虽入洛阳不是太久,但对曹嵩此人的认知,很是清晰,狡猾如狐,大忠似奸,让他一度为之忌惮,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竟然犯下了这么低劣的错误,这根本不符逻辑,
所以,
答案很明晰了,
一个不会犯下如此错误的人,却犯下了这样的错误,
毫无疑问,他是故意的。
可曹嵩自导自演出这么一出戏,又是为何呢?莫不是……急流勇退,
郑玄摇头,否决了这个猜测,
曹嵩虽是大司农,位列九卿,却不属于哪个派系,一直是独善其身,只忠于天子,这样的朝臣,朝堂上都是没人愿意开罪的,不然就是将人家往敌对阵营推了,
所以大司农曹嵩在朝堂上,地位一直稳固如山,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威胁。
“老师,曹嵩怕是有了什么谋算了吧”,刘备出声,眉头撇起,既然是非正常离任,必然就是有着什么谋划了,
只是,
曹嵩在谋划些什么呢?
按照原有的轨迹,曹嵩可是晋位到太尉一职的,虽然短暂,却也显赫一时了,乃人臣极致。
郑玄沉吟,缓声分析道,“曹嵩从被告发、罢职,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尘埃落定,根本不给群臣有所反应的时间,似乎是……刻意避开了群臣”
避开群臣,就是不给群臣为他求情的机会,
刘备目光眯起,得到了结论,“所以说……曹嵩是决意离去,不愿在汉庭继续为臣”,这么说着,他神情更显阴郁,沉声继续道,“不愿再为臣,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赤龙身陨之秘,已然暴露”
“想来不差了”,郑玄叹息,“既然能被曹嵩看破,那袁氏、杨氏等士族,自然也看透了”
推测出这样的结论,师徒俩面色都很是难看,这是一个糟糕至极的信号,
赤龙陨,天下乱,汉室终覆,这些臣子无论是否有承继天下之野心,自然都得提前做好打算,
袁氏就不说了,在当下的时代,称之为天下第一士族也不过分,即是第一,如今又有了窥探至尊位的机会,又怎会放过,
至于杨氏,郑玄却摸不准,他不怀疑这个家族对于汉室的忠诚,只是如今大势所趋下,杨赐能让家族为汉室陪葬吗?
这不太现实,杨赐和杨彪都不是那种迂腐之人,
可效忠的对象倾覆已是注定,争鼎天下又非是杨氏所能,他们会如何呢?
郑玄这么想着,突然又提起了一事,“玄德,司徒杨赐在昨日朝天子表奏,举荐曹家子曹操为议郎”
刘备面色一滞,“天子应允了吗?”
郑玄点头,“天子当即就下旨征辟了”
这怎么看都是曹操归附了杨氏的表现,可师徒俩都没有这么认为,
刘备是基于自身对曹操的认知,知晓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郑玄则是基于自己的智慧了,杨氏有能力争鼎天下,可却没有可以扛鼎之族人,有能力,却无能人,
所以,
杨氏的最优选择,就是扶持某个人上位,并辅佐之,以保家族经久不衰,继续繁盛,
而曹操,就是他们选中之人了。
“玄德,曹操此人,你认为如何?”
刘备沉吟良久,这才面色慎重地道,“此人,枭雄也,必是学生未来之大敌”
相信在此刻的汉末,没人能比他更加了解曹操了,其胆魄、狠辣、能力、胸怀,都堪称是当世之最,可以说其一人就独具了枭雄的所有秉性,
见刘备说得慎重,郑玄也是跟着一惊,“玄德,就连袁氏都不曾让你如此慎重过,此人当真有如此不凡?”
“老师,袁家子学生虽未全部见过,但想来也必定是文气昭昭,书生意气”
他说得虽委婉,但郑玄却是听懂了,刘备对袁家子的评语是:
仁善有余,但武德不足。
即是乱世争锋,哪来的那么多仁善可讲,唯有拳头才能独行天下。
这时又听刘备继续说道:
“曹操此人不同,文治武功并重,胸怀宽广,眼光独到,为人更是心狠手辣”
他这些话可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褒奖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