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建在山坡上,属于村尾了。
大路直接通达家门口。因为村民占道观望,而且都是乡邻,见着长辈杨明还要给杨皓介绍,见礼。
车队走得慢了些。
一路上,车队从从村头到村尾,依然还没全部进村。但在村口也能远远望见车队后面的驼队了。
在村民低声议论中,杨明带杨皓来到家门口。
门口有站了一群人。
中间是一个中年男子,看着也有五十左右了。
他身侧稍后一点,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双手各拉着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
而这个女人身后还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妇人,怀里抱着一个懵懂看着的小女娃。
杨大郎说:“父亲果然是等得心焦了。六郎,快跟大兄拜见父亲。”
杨皓让车队停下,跟着杨大郎走到门口,朝着那中年人,跪下磕头——没舍得用力。
“父亲,不孝儿回来了!”
“好……好。回来了就好!”杨柏德颤声说,弯身去扶。“十五年了,全凭祖宗护佑,我儿才能平安归来。六郎快快起来!”
杨皓做戏做足了,又叩了三个头才起来。
“来,六郎。这是你继母。快过来见礼。”
古代以礼治国,也以礼治家。越是大家庭,礼就越繁琐。
所谓礼者,规矩也。
杨皓知道,越是需要让人见着的小规矩,越要遵守给人看。不然会被当做异类。
所以他再次见礼,不过不用跪。
这一番见礼就用了十几分钟才作罢。
杨皓见着了这个家里的绝大部分成员。除了他一个弟弟在县里读书不在家之外,有大嫂,一个同胞妹妹。同父异母弟弟、妹妹各一枚。还有一对侄子侄女。
家里就这些人。不算多。倒是让杨皓还算满意。
父亲虽然再娶还生了娃,但没有妾、庶子女之类的,这个家庭也不算复杂。
不然乱糟糟的,就算不近着也是会烦心。
杨柏德朝在门口看戏……看感人的认亲的乡亲们拱手:“各位叔伯兄弟,各位乡亲。今日我家小六归家,行李比较多。还请各位帮忙。明日我带小六上门致谢。”
杨皓也是团团作揖:“劳烦各位叔伯兄弟了。”
“这有什么。我们乡里人,有的是力气。柏德二兄,你说,东西放何处。我们包将东西放妥帖了。”
杨家虽大,却也没那么大地方将牲畜都赶紧来。
杨柏德看着村头那边都望不到头车队驼队,也有些为难了。
杨皓扬声说:“各位叔伯兄弟各位乡亲。先将东西都搬进家中。前面的先搬。搬完了的,还请赶去西边的乱石滩暂时安置。”
“好嘞。”
杨明招呼了家中长工长随,招呼乡亲们搬东西。其实同时也是在监督。
任何地方也会不肖之人。那些马车上的包裹箱笼,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要是被人顺走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当然,他们也不会让人看出来。
杨家用作库房的地方不大。不过杨家的房子很多。许多都没住着人。这会只能暂时拿回用作库房。
但东西明显太多,就算将所有空房子都塞得关不上门,恐怕也装不下。
杨皓跟杨柏德说:“爹,那些箱笼倒是能防水,不如先院子外。”
杨柏德皱着眉,抬头看看天,说:“也行。最近就算天坏了,大概也只会下雪。只不过,那些东西放外边的,真放不坏?”
“放不坏。”林琅肯定说。“大多皮草之类的。箱笼油漆能防水,低下垫上一层,上头盖上一层油布,下雨也不怕。”
他都这么说了,杨柏德也就不反对了。
只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