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开元情诗与剑榜 > 第532章 陈大诗师的智慧诡辩术!

第532章 陈大诗师的智慧诡辩术!(2/2)

    五律派门人在他这套“智慧诡辩术”上吃亏不小,很想阻止他这种屡试不爽的东拉西扯、偷换概念、最后得出与主题根本无关的结论的行为——

    奈何在场很多人还没有听过陈成的“诡辩”,很想领教一二。

    “让他说!让他说!让他说!”

    观众们嚷嚷着,觉得五律派不通人情。

    “让他说!”虞纯也嚷嚷道,师兄弟们纷纷怒目瞪他,他只好闭嘴。

    “民意如此,没办法呀!”陈成臭屁了一下,然后开始批评观众们“着相”:

    一定要出现了“佛”字,我这诗里才算是有“佛”?

    所谓“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芒能够遍照一切时,一切处!

    按你们的观点,只有路大诗师那尊“兜罗香结印,合掌向人天”的佛像才是真正的佛,可事实上,那只是佛陀的一尊塑像!

    你们只追求形象上的“佛”,而忽略了心里的“佛”!

    路大诗师写了佛的形象,而我写了佛的“神”!

    七少和莫氏双废柴精神为之一振:来了来了!

    “表面”和“灵魂”的诧异,这概念偷换过来了,高下也有所区分了!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吃陈成这一套,有人质疑道:

    路大诗师固然写到了佛的形象,可也不带表他那里面就没有佛的“神”,相反“芬芳證大千”就是佛的“神”;

    而你的诗里没有写到佛祖的形象,可也不代表你就写到了佛祖的“神’,我们甚至认为你这诗除了风景,什么都没写呢!

    “错!大错特错!”陈成连连摇头!

    我这诗中“处处有神”,你真是一个庸才,竟然视而不见!

    就好像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也只是单纯只有风景吗?

    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悦鸟性”,此空灵纯洁的世界,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

    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

    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

    其实都是佛理的具象化!无一不在形象地展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可纵使你说的这首‘后禅院’诗里有佛理,也不代表你的诗里就有啊!”观众依然不领情——

    这是陈成的又一次偷换概念,别人的诗不带表你的是,怎能混为一谈?

    陈成心想:我就是仿效他写的,用他的诗是在抬高我的诗,要不然我直接夸我自己,你们能接受咩?

    继续平静答道:“我只是不想那么啰嗦而已。”

    有的佛理,早已经融汇在所写的景致里。

    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职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静观禅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王维老师是以佛理入诗的典范——

    可是他的诗里最出色的那一批,大家并不多见“佛陀如何”“维摩诘如何如何”的字眼,想反的却是多写连自身都没有参与的空灵意境。

    所谓“一切法空”——

    一切法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时、无时、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由五阴十八界等所构成的万法其本身就是“空”的。

    在陈成我写的诗里,你们看到了五光十色的景致,但是这些都是“表色”,明显的表现于外,可以令人看见的,就是“表色”!

    当你们被这些东西困扰的时候,反而容易忽略其背后的“真色”。

    “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是游人看到的;

    可是那位“僧影淡”的僧人呢?心中既无鸟语花香,也无贸然而至的不速之客,心中唯有佛理。他是不为这些“表色”困扰的。

    王维老师也不是说完全不讲佛理,他也会在这类诗中谈“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但是就明显没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响东茁”“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更能让人理解曲中的“空无”之理。

    本质上这都是在讲同样的道理,弘扬同样的佛法,可是各位执著于“人我”、“法我”,认为众生不空,万法实有,过分偏执,从而造就种种障业,产生痛苦!

    “恰如惠能大师的偈!”陈成搬出了在岭南拥有巨大影响力六祖惠能:“其偈云:菩提本

    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诸君为表象所困——岂不可悲?”

    众人听罢目瞪口呆,不自觉地就开始反省自己的“偏执”,不得不说,六祖惠能和王维老师的诗真是绝配,都是“观中人空法空”的空无观啊!

    对比之下,路承允大诗师为了显示佛法如今在大唐的昌隆,还特意写“栽植菩提树”,可是惠能大师已经说过“菩提本无树”,两相对比,岂不是讽刺?

    惠能大师圆寂二十八年了,但是在这么长时间之后,依然有“执迷不悟”的人,甚至是“大有人在”,这是多么可悲呀!

    这就好像“乱松青到门”,你们看到的是破寺庙的荒颓,我看到的却是青松指引我通往佛门;

    “殿古藏云气”之“涨”,你们看到的是大雾弥天。我看到的却是“大悟通天”;

    花丛竹林,僧人喧鸟,你们看到了“闹”“乱”,我看到的却是“静”“空”!

    “最后一个‘大误‘,误会的误!”陈成道:“乃是诸君说我没有找到那块旧碑,找到了上面也没有字!”

    “事实上,我不但找到了。”陈成笑道:“上面还写满了字。”

    他看向路承允,路承允的脸上却满是费解:

    你说的是,桂州开元寺那块无字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