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

第359章 唐联帅出走(2/2)

岳力陈利害,指出:袁世凯一旦掌握政权,必为中国祸害。蔡锷听了他的话,云南便没有表态。

    一九一三年,任滇中观察使,辖州县四十一个,所到之处,严于察吏,认真贯彻鸦片禁令,颇著成效。

    一九一五年,云南宣布独立,讨袁护国,全国多省响应,打破了袁世凯的皇帝梦。

    对此,梁启超辈在南京演说,抹煞云南首义功绩,自称“护国之役,吾所指使也,云南何有焉”

    钟岳义愤填膺,作,以如山铁证驳斥梁启超辈捏造黑白之政治驵商行径,指出:“诚以护国之役,吾滇军政各界及全省人民皆与有力,使非吾滇人这慷慨好义,则唐公一人亦不能成功。”

    一九一七年,张勋复辟,周钟岳积极倡导唐继尧响应孙中山护法之举。滇黔靖国联军成立,周钟岳任靖国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当时的代总统冯国璋电胁唐继尧息兵,钟岳代拟复电强调:“惟国家之治安,全恃法律为维系”。表示:“若执政者必欲叛法而行,残民以逞,则西南各省人民宁葬死于枪林弹雨之中,而不能苟活于专制淫威之下;”严正警告冯国璋:“安危利害,只在当局一转移间而已。”

    此电据说对冯国璋触动很大,有人说冯后来所以主和,与此不无关系。

    顾品珍逐走唐继尧后,北京政府大为兴奋。但顾很快表态,拥护在广州的孙中山。

    唐联帅出走的消息,是当时的一个大新闻,引起多方的瞩目。

    唐自从辛亥革命起,就是西南的实力派,他的影响力及于云南、贵州、四川。护国讨袁成功后,使他的功业声名达于最高峰,他的一言一行都对时局产生影响。

    但是,自从民国六年起,他在四川和贵州都受到顿挫。四川军人一直集中力量要把滇军驱逐出川,而在川在粤的滇军事实上也不完全服从他的命令,他虽然担任西南军政府的三巨头之一,事实上也不过挂名而已。

    唐继尧的弟弟唐继虞,在云南名声很不好,竟一直受他重用,给他造成的影响也很坏。

    唐这次出走,对他是一生中最惨重的打击,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教训。旅途中不能不打算未来,他的初步目标是广州。

    唐继尧有一个派在上海的代表名叫李小川,曾在日本留学,和蒋方震、蔡锷、唐继尧都是莫逆之交。担任过云南讲武堂的总办,唐继尧之弟唐继虞便是李小川的学生,李也认识孙中山。蔡锷在四川病重时,李陪蒋方震去探视,随后陪同蔡锷到日本就医,蔡殁后他又和蒋方震扶蔡柩回国,此后便一直代表唐继尧驻上海。

    顾品珍回滇,唐下野出走,李小川刚好由上海去香港,搭乘太古公司的广东轮,与汪兆铭和张继同船。

    几个人谈及唐继尧出走,张继主张李小川劝唐继尧出国“养望”,不必去广州做军政府的“空头”总裁。

    言道:“现在的军政府只是广东省的军政府,迫切需要团结滇、川、黔、湘四省,才能发挥作用。不幸因颂云的关系,我们已失去湖南,蓂赓现在和川、滇、黔关系都搞坏了,如果到了广州,势必因蓂赓一人的关系而使川、滇、黔都离开了先生,这对大局无益,对蓂赓也不利。”

    李小川不同意张继的意见,他说:“如果中山先生因为蓂赓垮台而拒绝与唐合作,就不是中山先生了,何况蓂赓今天并未倒下来,他仍然有潜势力,如果中山先生和国民党能在这个时候拉蓂赓,扶植他重整旗鼓,他今后必然会在中山先生领导下共图革命大业。”

    汪兆铭赞成李小川的意见,他们抵香港后,便同去广州谒见孙中山。孙中山见到他们三人,只顾着问及长江一带情况,忘了李小川是唐继尧的代表。李不得已,只好把话题往云南带,谈到唐继尧下野,以及将到香港,请孙中山表示看法。

    孙中山看来对唐继尧没有太多的好感,淡淡地说:“蓂赓从来就不服从我,他有权有势时总是和我相左,现在会服从我吗?”

    李小川便以唐的个性做出解释,说唐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并非不服从孙中山,如今受了顿挫,对一个自视甚高且从来未受过挫折的人,反而是一个怀柔他的好机会……。

    他话还没说完,孙中山已不耐烦,站起身来大声地说:“革命工作不能靠自以为是的军人做基础,如果军人们不能先进行政治教育,就无法贯彻革命。这些年来我吃够了军人们的苦头,我告诉你们,我现在要北伐,要选举总统。我已命令陈炯明在一个月内筹足北伐的军费二百万元,如果他故意推延,我就拿对待莫荣新的方法对付他,别人骂我孙大炮,我就会用大炮来打倒这些不听命令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