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的私密生涯: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18部分阅读(2/2)
出囚车,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就抢上几步伏地磕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匡胤一边亲手搀扶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一边言道:“各位爱卿受苦了!快,快随朕入宫,朕为尔等压惊!”赵光义用一种颇为复杂的目光去望赵普。却见赵普用一种懒洋洋的语调问赵匡胤道:“皇上,那边还有许多宋将被绳索捆绑着,是不是把他们都放了?”赵匡胤一瞪赵普道:“那些都是祸国殃民的罪犯,如何能放?”赵普刚要发话,赵匡胤却抢先吩咐左右道:“把那些祸国殃民的罪犯统统打入囚牢,待明日,朕再好好地处置他们!”王猛等一干宋将被押走了。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与刘光义、曹彬等人一道,簇拥着赵匡胤向宫中走去。赵普和赵光义本是傍在赵匡胤的两侧的,可渐渐地,他们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赵普轻声问道:“光义兄弟,蜀人叛乱确系王全斌等人所引发?”赵光义点头道:“不然,我何必要将他们打入囚车?”“可惜啊!”赵普叹了一口气,“皇上似乎另有打算!”
得美人易,得人心难矣(23)
赵光义停顿了一下,然后问道:“宰相大人,如果皇上真的有轻饶王全斌等人之意,那兄弟我岂不是多此一举了吗?”赵普回道:“那也未必!皇上有轻饶之意,群臣未必如此!”赵光义又问:“我等现在何去何从?”赵普仰头道:“入宫陪皇上饮酒吧。不然,皇上定会生气的!”这一夜,大宋皇宫中,真的是喜气盈天,热闹非凡。赵匡胤率在京的所有朝臣设盛宴为平叛归来的赵光义、王全斌等人洗尘庆功。有点奇怪的是,虽然谓之庆功宴,但赵匡胤却明确宣布:今夜只谈饮酒,攻蜀及平叛之事一概不论。赵光义在赵普的授意下问赵匡胤道:“皇上,攻蜀及平叛之事何时议论?”赵匡胤回道:“明日议论不迟!”这下好了,入宫赴宴的所有人都只能一门心思地饮酒了。可酒量有大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酒席上善始善终的。结果,包括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刘光义和曹彬在内,几乎所有赴宴的人,都烂醉而归。饮至半夜,酒席上只剩下三个人了: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赵匡胤酒量虽大,却也被群臣敬得头昏脑胀,只是一时还能支撑。赵光义酒量小,没敢多喝,所以还比较清醒。最清醒的当然是赵普,别看他也像赵匡胤一样的频频举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怎么喝酒。赵匡胤眯缝着眼睛问赵普道:“宰相大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群臣都走了,你与光义为何不走?”赵普回答道:“不是臣不想走,而是光义兄弟问了臣一个问题,臣不知如何作答,所以只能呆在这里候旨。”赵匡胤费力地眨了眨眼皮道:“赵普,你以为朕喝醉了吗?明明是你想对朕发问,你又为何推到光义的身上?”赵光义连忙道:“皇上,臣弟的确有事要询问……”赵匡胤揉了揉太阳|岤:“光义,你是想问朕如何处置王全斌他们吗?”“正是!”赵光义言道,“臣弟以为,王全斌等人虽有大功,但更有大罪!”“光义,”赵匡胤打了个酒嗝,“你适才所言,朕听来怎么像是出自赵宰相之口啊?”“皇上,”赵普言道,“开封尹大人所言乃是铁的事实,所以,出自谁口也都是一样!”赵匡胤“哈哈”一笑道:“赵普,你与光义都违逆朕的旨意了!朕早就说过,今夜只谈饮酒,不及其他,尔等为何不依旨行事啊?”赵普言道:“臣以为,皇上的旨意,只是针对饮酒时而言,现在,席终酒止,臣与光义大人理应可以言及其他。更何况,蜀人叛乱之事不早作定论,朝中上下恐就会议论纷纷!”“是吗?”赵匡胤一皱眉,“赵普,依你之见,朕当如何处置王全斌等人啊?”赵普回道:“王全斌等人直接引发了蜀人叛乱,破坏了皇上一统天下的大业,此罪不小,应由文武百官共同议论为妥。臣过去曾对皇上说过此言,敢请皇上三思!”“赵普,”赵匡胤似不经意地问道,“非得要百官共同议论吗?你是不是以为朕不能很好地处置此事?”“臣并非此意!”赵普挺认真的样子,“臣的意思是,待百官共议之后,再报请皇上做最后的定夺!”赵匡胤歪了歪头:“赵普啊,朝中人多,人多就嘴杂,如果百官七嘴八舌、了无结论,那还不如由朕直接来处置!”赵普却肯定地道:“皇上,臣保证百官在共议之后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若臣所言不果,臣愿接受皇上任何处罚!”赵匡胤打了个哈欠,接着问赵光义道:“你以为如何?”赵光义回道:“臣弟赞同宰相大人的意见,且臣弟明日可以在朝中向文武百官出示王全斌等人的罪证!”“那就这样吧!”赵匡胤有些不快地伸了一个懒腰,“朕要去休息了!不然,朕明日没有精神上朝!”赵匡胤说着话便离席而去,因喝酒过多的缘故,脚步多少有些踉跄。待赵匡胤离去后,赵光义低低地对赵普言道:“你看见了吗?皇上有些不高兴了!”赵普一边起身一边言道:“我以为,皇上明日恐怕会更不高兴!”赵光义忙问道:“此话何意?”赵普悠悠言道:“明日百官共议,定会判王全斌等人死罪,而皇上却想网开一面!”一切都如赵普所料。第二天——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正月二十三日,赵匡胤下令御史台召集文武百官于朝堂,议定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人所犯的罪行。在赵普的主持下,赵光义及文武百官认定: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人在攻克成都后犯有豪夺女子、玉帛、擅发府库、纵容部将和隐没财物等罪,并查实王全斌等三人共隐没财物六十四万四千八百余贯,这还不包括王全斌等三人从后蜀宫中抢得的金银珠宝。后来,赵普又在王全斌等三人的诸多罪名中另加了一条:引发叛乱,危及大宋。赵光义及文武百官最后判定: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人虽有平蜀之功,但功不抵罪,且罪恶滔天,依法应当处死!二十四日,赵普将百官共议的结果禀告了赵匡胤。赵匡胤只是“哦”了一声,没有多言。赵普当时也没有多问。
得美人易,得人心难矣(24)
二十五日,赵匡胤没有上朝,说是“偶感风寒”,正在后宫中调理。不过,他却派一名执事太监到朝堂向文武百官宣读了他的处理决定。赵匡胤的处理决定大略如下:王猛等十数位罪大恶极的宋将立即处绞,并示众于市;免去王仁赡原先在朝中担任的枢密副使一职;在随州设立崇义军,命王全斌前往统率;在金州设立昭化军,令崔彦进前往节制;重赏当初攻打蜀国的东路军所有将领;擢刘光义为镇安节度使;升任曹彬为宣徽南院使兼义成军节度使;等等。那王猛终究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据说,王全斌曾在赵匡胤的面前极力为王猛说情,说王猛曾救过他王全斌的命,希望皇上留下王猛戴罪立功。赵匡胤却道:“兴师吊伐,妇人何罪?而残忍至此,当速置法以偿其冤!”王全斌最终无奈作罢。那些被王猛割||乳|而死的“妇人”们,在九泉之下,总算是得到了些许安慰。在赵匡胤的处理决定中,除王猛等十数位被处死的宋将外,要数王仁赡受到的惩罚最为严重了。王全斌和崔彦进虽然都被降了官职,但好歹还有一支军队统领,仍不失为大宋朝的一名将军,而王仁赡却不仅不再握有兵权,连朝中枢密副使之职也被免去了,几乎变成一介平民了。王仁赡为何会落到如此结局?原因是,他太不识时务了。赵匡胤曾在二十四日分别召见过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王全斌和崔彦进闻听百官议定他们死罪后,不敢再嘴硬,当着赵匡胤的面,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尤其是崔彦进,认罪的态度还特别地好。而王仁赡则不然,不仅不好好认罪,且还“历诋诸将过失”为自己开脱。赵匡胤气愤地问道:“纳蜀国侍中李廷珪妓女、开丰德府库取金银珠宝,难道也是诸将所为?”见赵匡胤举出了铁证,王仁赡才被迫低头认罪。但已经迟了,赵匡胤不想再优待他了。以刘光义和曹彬为首的东路宋军,除刘光义和曹彬二人外,其他的主要将领也都得到了赵匡胤的大力提拔。朝中文武百官虽然大都觉得皇上对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三个人的处置未免有过轻之嫌,但也只是把自己的看法隐于心里,顶多在私下里悄悄议论几句而已。不仅是一般的朝臣了,就是赵光义,在听到赵匡胤的处理决定后,也只是轻轻地摇摇头,然后一笑了之。但赵普则不然,他不仅在朝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明确表示皇上对此事处理不公,且还嚷着非要与皇上当面理论。群臣劝他,他不理。赵光义劝他,他不听。然而,赵匡胤自那日“偶感风寒”后,一连数日没有上朝。赵普去宫中询问,宫中太监告诉他:皇上在花妃娘娘的寝殿里调养身体,恐还有几日方可上朝。那太监还对赵普说,皇上有旨:调养期间,不见任何朝臣。赵普颇为不快地对赵光义言道:“皇上哪里是什么偶感风寒?他分明是故意躲避臣等!”赵光义又劝道:“算了吧,宰相大人!皇上既然已经做出定论,你也就不要过于计较了!再者,任你如何计较,你也不可能推翻皇上的旨意!”“不行!”赵普态度很坚决,“此事非同小可,臣定要与皇上理论个是非曲直!”赵光义见赵普如此较真,生怕赵普会与赵匡胤大吵大闹起来,于是就跑去找赵普的妻子和氏,请和氏出面劝说赵普。和氏果然劝赵普道:“老爷,甭想着去找皇上理论了!就算你理论赢了,于老爷你又有何种好处?”赵普回答和氏道:“夫人有所不知。若是一般之事,我决不会坚持去找皇上理论。但此事非同一般:是我主张由百官共议王全斌等人之罪,百官也依了我的意思判定王全斌等人为死罪,可到最后,皇上却推翻了百官的判定。夫人想想看,如果我不就此事与皇上认真地理论一番,那皇上以后还会听我的话吗?皇上不听我的话,也就不会把我放在眼里了!皇上不把我放在眼里了,文武百官便不会惟我马首是瞻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我纵然官居宰相,又有何实际意义?”和氏觉得丈夫言之有理,便马上改口道:“那好吧,你就去找皇上理论吧!大不了,妾身与老爷离开这里!”赵普高兴地道:“这才叫夫唱妇随啊!”和氏问道:“皇上不上朝,老爷又如何去找他理论?”赵普笑道:“国事繁复,皇上岂能久居后宫之内?说不定,皇上还会主动召见我呢!”又让赵普说中了。五六天之后,赵匡胤传旨:传当朝宰相入宫见驾!正如赵普对赵光义所说的那样,赵匡胤根本就没有“偶感风寒”。赵匡胤呆在花蕊夫人的身边,主要的目的也就是想躲开赵普的纠缠,顺便趁此机会与花蕊夫人好好地逍遥快乐几日。赵匡胤深知,他赦免了王全斌等人的死罪,赵普心中定然有所不满。他以为,避在后宫几日,赵普心中的不满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消失了。由此不难看出,就赵匡胤而言,其实也不想与赵普发生什么争吵的。但事与愿违,赵普心中的那种不满一点也没有消失。这样,一番争执也就不可避免了。不过,赵普入宫刚一见到赵匡胤的时候,态度还是十分温和的。他伏地给赵匡胤磕头,还轻声问道:“皇上龙体无恙耶?”
得美人易,得人心难矣(25)
赵匡胤亲热地叫赵普“平身”,然后莞尔一笑道:“朕偶感风寒,却有劳你如此牵挂,朕真是感谢不尽啊!”赵普又问了一句道:“皇上龙体果然无恙耶?”赵匡胤点头:“朕确已安康,爱卿不必再过于牵挂!”赵普也点了点头:“既如此,臣就斗胆请教皇上了!”赵匡胤心中不禁一“格登”:“不知爱卿有何事要问?”赵普言道:“臣想请教的是,皇上在处理王全斌等人一案时,为何赏罚不明?”赵普的语气不像是在请教,分明是在质问。赵匡胤暗道:好个赵普,你依然对此耿耿于怀啊!赵匡胤嘴里说的是:“赵爱卿所言差矣!朕如何赏罚不明?王猛等人肆意欺凌百姓,朕已经将他们正法。王全斌等人既不能很好地约束部将,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朕毫不客气地降了他们的官职,还免去了王仁赡在朝中之职。曹彬等人治军有方、军纪严整,不愧为大宋良将,朕自然要重重地封赏他们!如此,爱卿又为何以为朕赏罚不明?”赵普不紧不慢地言道:“在臣看来,王猛等人被绞,只是做了一回替死鬼而已!”赵匡胤未及开口,赵普紧接着又道:“王猛等人被绞,固然是罪有应得,但王全斌等人之罪较之王猛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不仅是臣一人的看法,更是朝中文武百官的共识,然而皇上却轻易放过了他们!敢问皇上:王全斌等人当斩而不斩,这岂能称作是赏罚分明?”说实在的,赵普如此咄咄逼人,赵匡胤真想发火。但许是自觉有点理亏的缘故吧,赵匡胤又没有发火,且脸上还挂着淡淡的笑。“赵爱卿,”赵匡胤就那么笑着言道,“你又何必非得置王全斌等人于死地而后快呢?俗语云:得饶人处且饶人!更何况,据朕所知,爱卿你与王全斌等人并无什么过节,更无任何的冤仇,爱卿何不高抬贵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赵匡胤说得不可谓不明白了,但赵普却显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模样:“皇上,臣的确与王全斌等人近日无冤、去日无仇,臣也并非蛇蝎心肠,非得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但是,臣以为,既然王全斌等人罪该论死,那此事就不能含而糊之!”赵匡胤轻轻地“唉”了一声道:“赵普啊,你话中的道理,朕又何尝不知?可你知道吗?且不说别人,就说王全斌吧,身仕数朝,屡建功勋,与朕还曾并肩战斗过!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看在过去的份上,朕也不忍心太过为难王全斌他们啊!”赵普却硬硬地言道:“皇上,臣也记得一句俗话,叫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全斌等人虽有赫赫的过去,但既然罪该论死,那就当与王猛等人一样处死!不然,王猛等人在九泉之下,也会觉得这世道不公,当今皇上不公!”赵匡胤渐渐地蹙起了眉头:“赵普,你是在批评和指责朕吗?”赵普言道:“臣不敢这么大胆!但臣认为,王全斌等人当死而不死,这实在是有失公允,窃以为皇上不取也!”赵匡胤摇了摇头道:“赵普,你为何如此固执?圣人有云:刑不上大夫。朕饶过王全斌等人死罪,又有何不妥?”赵普回道:“皇上说得没错,刑的确不上大夫,但那是因为大夫没有犯法,若大夫犯了法,照样上刑,若大夫犯了死罪,也照样论死!臣以为,甭说是什么大夫了,天下任何人,只要犯了法、犯了罪,就都要受到应得的处罚,王全斌等人也不能例外!”赵匡胤忽然高声问道:“赵普,你说的天下任何人,莫非也包括朕吗?”赵普一怔。他只顾与赵匡胤理论了,不觉把话说过了头。是呀,就“天下任何人”几个字来说,显然包括赵匡胤在内。皇帝虽说是“真龙天子”,但归根结底也还是人。可是,如果赵匡胤也犯了法、犯了罪,又能受到什么应得的处罚?更主要的,作为皇帝,本来就没有什么犯法犯罪之说,即使有,谁又能治他的罪?要知道,在专制社会里,独裁者不仅是至高无上的,且还是绝对真理的化身。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赵普一时多少有些紧张。紧张之后,他讪讪一笑道:“皇上是在开玩笑吧?皇上如何能犯法犯罪?”这回轮到赵匡胤紧追不舍了:“赵普,你正面回答朕的问题!朕且问你:你刚才所言的天下任何人,是不是也包含朕在内?”赵普吞吞吐吐地道:“皇上乃真龙天子,岂能与寻常人等相?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