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时期基本过去,皇帝更希望科学院能够独立研究出些新东西来。
“回万岁,最近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徐孚远赧然答道:“膛线机床倒是有所改进,效率提高了不少。”
王季重躬身道:“玻璃温室有了改进,或者改名日光温室,更贴切一些。”
膛线机床是为米尼枪而制造的,将膛线引入火枪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火帽和后膛枪的研制,还有火炮的升级。
显然,在目前明军能靠燧发枪加刺刀横扫所有敌人的时期,这些都不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皇帝的意思就是慢慢来,在摸索和试验中,打造一批真正的军工人才,使明国的武器装备始终保持在世界领先。
至于日光温室,借助于凸透镜的原理,有效利用日光,使温室少耗费燃料,提高经济效益,也提高生活品质。
比如火锅,在冬天的时候,羊肉等食材还不算贵,贵的是青菜。
不管是怎样的突破或进展,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可喜的。科学院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已经让皇帝感到满意了。
皇帝微笑颌首,说道:“不用担心没什么大突破,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不管大小,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朕听说科学院还搞出了一种新肥料,若是试验成功,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停顿了一下,皇帝继续说道:“放在十几年前,你们可会想到大明是现在这般光景?现在到将来的十几年,就是你们在改变大明。科技的力量,将由你们展现给世人。”
大明还是大明,但改变却无处不在。除了政策层面的,便是社会层面的,科技的力量将越来越明显地展示出来。
比如铁路,先是马拉板轨,使运输效率大为提升;等到蒸汽机成功,就又是飞速的变化。
还有钢轴四轮马车,减震系统越来越完善,正在取代轿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交通工具。
军队的感受或许是最明显的,武器装备上的提升,使其战力傲视群侪。周边已经没有了可以抗衡的对手,海陆军正把目光转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皇帝说这番话,是告诉徐孚远和王季重,并转述给科学院。要着眼长远,耐心发展,不必要了讨自己的欢心,而硬要搞出什么突破和成绩。
其实,就现在而言,大明的科技在实用上已经并不落后,甚至是领先。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基础还不够稳,积累还不够深厚。
所谓厚积薄发,对于科技来讲,不是没有道理。皇帝倒是可以继续指点,搞出些发明创造,但对大明的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皇帝希望科学院能够长久发展,希望人才能够一代代延续,而不是人亡政息,断层难续。
“那个女孩可能是个好苗子。”皇帝伸手指了指正玩耍的五月,笑道:“你们可以关注一下。还有赵大宝,听说在科学院干得还不错。”
“赵大宝在机械方面颇有天赋。”徐孚远笑着说道:“他制造的钟表也快完成了,听他讲,是要献给万岁的。”
送钟嘛?!
皇帝暗自翻了下眼睛,可还是含笑颌首,表示对赵大宝取得成绩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