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领主 > 第254章:你倒是射箭啊!

第254章:你倒是射箭啊!(1/2)

    本来清静宁和的清晨,空气里飘荡着各种的杂声。

    两军营寨之内,军官的呼喝,士兵的回应,此起彼伏没有停歇。

    另有马的嘶鸣,以及牛的哞嚎,遥相呼应着展示自己的存在感。

    新一天的东方天空,布着一层血红之色。

    联想力丰富的人,免不了感叹这是老天在为即将爆发的大战注释。

    不然,怎么会是一个满布血色的清晨呢。

    其实,那只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现象。

    老天存在了多久,见证了无数的生生死死,怎么可能会为一场战争,展露什么天象嘛!

    耐不住人类是一种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偏偏想象力还非常丰富。

    一些自然现象总能解释得像模像样,一点都不承认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自己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早霞行千里……”吕武注视着东方的血色,如此感叹。

    要是正常的话,血色会被一种蛋黄色逐渐取代,然后再慢慢泛成鱼白?

    吃完朝食的晋军已经出营。

    中军被摆在正中间,上军和下军则是分列左右两翼。

    其中,中军列成了一个“品”字的阵型,以老魏家为主力的一个“师”顶在最前面,来自栾氏的两个“师”在阵型的左侧,另外两个来自范氏的“师”摆在右侧。

    上军与下军则是列出了两“彻”的阵型。

    一面面的旌旗在迎风招展。

    旗面没有多大,响不了太大声的猎猎声动。

    倒是动物的翎羽以及尾巴被风吹着极尽招拂,看去颇有些群魔乱舞的架势。

    吕武看向了老魏家的战旗,旗面有着属于魏氏的图腾,翎羽和尾巴倒是没多少。

    只是,魏氏旌旗的旗面也没多大,就是一块成三角形的布在飘着。

    没错。

    现在的旌旗大多就是一块三角形的布,颜色方面看各家自己的喜好,一般还是从上而下的垂直,并不是竖着系在杆上。

    所以,看到的旌旗,会是系在一条横杠之上,杠再系着挂在杆上。

    吕武要是带着一个“师”出战,也有资格摆出自家的战旗。

    只是一个“旅”的话,则就没资格亮出战旗了。

    他这一次是相助老魏家,也就没有自己乘坐一辆战车。

    其实,他是首次当别人的戎右。

    老实讲有那么点不习惯。

    能看出魏琦有些紧张以至于频频地检查自己的弓、箭与车战用的中戈。

    那是一柄五石弓,看上去做工颇为精良。

    箭则是吕武提供除了正常的箭矢之外还有三支全金属的铁箭。

    老吕家跟其他家族不一样的咯。

    有专门的工具用来加工箭杆,直度甚至重量都有标准质量方面绝对是杠杠的。

    要是完全依靠于匠人的手艺和经验,每一支箭的规格都会不一样质量什么的就别太讲究啦。

    吕武会专门去研究不是因为弩已经研制出来了吗?

    相较于弓射的箭,弩需要用到的弩箭要求更高。

    长度以及杆的粗度不符合,放进弩的箭槽都困难,还怎么拿来射?

    吕武给魏琦的铁箭重量约有个一斤多。

    他本来也就制作了十支看魏琦重视这一场战斗,才给了三支。

    东方果然是从血红色转向蛋黄色,渐渐成了一种鱼白色。

    第一缕阳光出现的时候,斜照向大地。

    晋军在北面,楚军在南面。

    朝阳是从东方升起射来的阳光是侧面,哪怕阳光会造成影响对双方都是公平的。

    吕武看向了对面。

    那里楚王的大纛正在招展。

    其余的旗帜,吕武认不出来只是感觉旗帜的数量,好像多得有些过份了!

    今天楚军没有再列出三个战阵。

    他们以楚共王熊审的“王卒”为核心直接列出了一个看着像是长方形的大阵。

    这是楚共王熊审发现了什么?

    反正昨天楚军摆出了三个大阵,左右两翼着实拉稀到不行,中军也被郤氏的一叔一侄来来回回地干穿了五次。

    吕武再仔细地辨认一下。

    不是看旌旗。

    他真无法辨别每一杆旌旗都属于哪个家族。

    看士兵穿着的话,楚国的士兵一般喜欢穿跟大自然有关的颜色,不是绿,就是青;蛮兵则是什么穿着都有,甚至还有什么都没穿的。

    郑国那边倒是战袍颜色统一,一片茫茫的白色。

    杂色的应该是属于陈国和蔡国?

    吕武一看,陈国和蔡国压根就是来打酱油啊!

    两国合起来的兵力,似乎连五千个人头都无法凑足?

    只是,今天楚共王将郑国的军队摆在了左翼,还是列在了楚军的前方。

    比较突然的,楚军那边发出了欢呼之声。

    却见楚共王熊审所在的战车向前,身后跟着看上去趋势汹汹的“王卒”劲旅。

    “哦嚯!?”吕武心想:“楚王这是要找国君单挑?”

    想啥呢!

    堂堂一国之君,玩什么单挑。

    另外,楚共王熊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