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原本家中与父亲对饮,也是要有酒,也没有
人生就是一杯酒,早晚都要醉几次。
《远筝》
冬天。
一个脸色铁青的年轻人站在风口,头发扬起,像是被贩卖人口了几年。
他张开口,就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古怪腔调。
“咯嘣风啦德吹,我心碎的咯嘣脆。”
灰蒙的天空就像莫奈笔下的《日出·印象》,只是描写的勒·阿弗尔港口内的海水泛起的淡紫色和橙黄在晨曦下卷涌,少了一些可以在空气中渲染灰尘的高塔烟囱,唯有那装吊的三一重工旗帜在风中飘扬。
“我看到了。”
第一个看到穿着西服,而且挺拔着身躯的铁军是九儿,她睁大刚刚卷起的眉毛,露出带着美瞳一般的大眼睛,尤其像是镶嵌在花瓣中的双眼皮,第一个抱住了在风中露出微笑的他。
他也看见了我。
我一米七八的个子,裹着军绿色的大衣,裤子下的一串铁锁链古荡古荡作响,像春季到来的风铃,没有那么清脆。
我用了最恳切的仪式,握手礼。
他扫兴的说了一句,“难道我没有一个拥抱值钱。”
我硬着脸皮,说了句英文,“weleagain”,我用冻僵的拳头,在他的肩膀上锤了一下。这句中式英语彻底唤起他对于自己离开建平镇的第一个回忆,那本英文大字典上第九页用黑色签字笔瞎写的祝福语。
远在二线城市市中心的大润发超市旁,新开的剪裁店,冒雨走来他见过的第一位德国客人。他很热爱中国元素,并且第一个抱着试探的心情,压着蹦跳的心脏,在最后离开的背影后,说了这句英文,“weleagain”
当晚,他第一个吐露真言的就是我,因为他带回了一个破旧的风筝,我才
听他说了自己像是一个垂头丧气的歪瓜。
我第二天就过了自己的十二岁生日。
我很高兴第一个收到的礼物,破旧的风筝。
等我听到母亲的嘶吼时,我抱着自己被针线扎破的手心,在地上哭喊。他被狠狠的抽打的一顿。但是生日傍晚,我们还是在微风中,抱着风筝,九儿在后面追着,放起了风筝。
或许铁军已经忘记了。
但是他说道,“wele”
他曾来不是这样,而是不会回答我们每一句话,让我们只听他说。
在我的眼中他就是第一个登上诺亚方舟的人,看着远在海中漂浮的人影,嘴中咀嚼着血肉的残渣,叫唤着从头再来;又像是第一个登月的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对着地球说出,“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的喜悦
看着远来的人,我没有失望。
他问我们,如今在哪里做事?
我说自己是佟村的乡村老师,而各样都通,因为九儿有大学的希望,镇里找了她几次,尴尬不多言,最终有了师范类的定音锤。这话类似在海水中呛了几口,问过她可否想要你所谓的理想,自由?
九儿的回答是:那就是自由。
我问他,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怎样?
他甚至自嘲道,“盈利门店都等着可以不排队进入的人群,想买便宜货的一家老小都摸着黑来了。因为形象便称之为earlybird。”
我笑他不正是那样。
九儿笑了。
随着回家的大巴车,有了点年味,瞧见北风吹过的一道道沟痕,烈火燃尽的山脉,全都如同老人的光头,在太阳驱散雾气的光照下,发出耀眼的光。就是抱着与被人不同的心境,我第一次与别人同台竞技。
一唱一和的双簧戏,走南闯北的皮影。
“花儿开了,又扫了雪。九儿重逢,又来了蜜,哗啦哗啦……”
这是儿时九儿被父母卖去了头发,而他俩躲在蒙住大眼睛的九儿身前,逗她开心。那日,还躲着胖啊娘偷偷拿了红砖鸡窝里热乎的鸡蛋,在干枯的土沟里,用铁盒子放了油盐。就唱着,等着鸡蛋成了荷包蛋。
我还骗了她,“吃了啊婆的鸡蛋,长的像阿婆年轻时候那样长的头发。”
家门上,福娃报喜的海报上,还有2008年的申奥的痕迹。
父母抱着铁军露出喜色,简单的说道,“回来就好。”
村里报着喜的村平一家,在大喇叭里叫喊道,来他家中吃大桌饭。
原本给铁军洗尘宴,就这样散掉了。
我带着一番热情在无人的田地里,再一次受到了村里人不懂事的谴责,而我痛并快乐着,放起了那个封存好久的破风筝。破风筝被呼呼的北风吹起,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田埂上准备奔跑。那给我支撑放飞的铁军,又一次掌着细木棍,脱去脚下的皮鞋。他赤着脚踏在舒软的土地上,我甚至看到九儿在后面紧紧追着
风顺着我的发间,指缝,以及我眼眉的边际,带走一丝浮尘。
我看到铁军的脸上有了最温暖的微笑,我没有问道他在远隔他乡的地方过的怎样。
我甚至想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注:人生喜闻乐见,走出去看看外界的世界,无愧于自己的初心,这才是本质。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人生浮层的海藻,走出人生的价值才是最真。
各有各的选择,人生就是这样。
选择,带着怀念,然后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