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
劝谏之声此起彼伏。
无数朝臣仿若怕失去露脸的机会一般。
往往是一个朝臣的话语还没有说完,另一个朝臣的话语又随之响起。
除了最初两位阁老和几位尚书侍郎谏言之时无人打断之外,到了后来已然开始变得渐渐混乱起来。
朱厚照眼见如此,心中顿时一阵烦躁,抬起手臂虚压的同时,大殿下的嘈杂劝谏之声也随之一滞,偌大的大殿又开始恢复到了宁静之中。
而殿下所有朝臣的目光,也开始全部集中到了朱厚照的身上。
“此事容后再议,一切以父皇的丧事为先!”
朱厚照言语轻轻,但是却透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
大殿之下的一众朝臣虽然尽皆露出失望的神色,可也无人敢在此刻驳回朱厚照所言。
与此同时。
朱厚照也站起身形,扫视了一眼殿下的众位朝臣后,道:
“行了,既然没有他事,诸位爱卿先行退下就是。”
朱厚照话语说完,直接起身离去。
满朝文武见状,少不得又磕头行礼,跪送朱厚照离开。
……
朱厚照其实也明白。
自己继承帝位,可谓是名正言顺。
眼下除了他暂时还没有心情接掌皇位之外,还有一个缘由,那就是按着古时传下来的规矩,这帝位的继承需要经历三辞三让,才算符合君子的谦让之礼。
何为三辞三让?
此礼源自‘周泰伯让位于季历’的典故。
单说周泰伯和季历,可能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两人姓氏名谁。
但是若换个解释的角度,让我们从这季历的孙子说起来,那这件事情就开始变得简单易懂起来。
季历的孙子,就是武王伐纣的周武王姬发。
而这三辞三让的由来,其实就是说的他大爷爷让位给他爷爷的事情。
当年姬发的太爷爷公亶父,膝下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周泰伯,次子虞仲和老幺季历。
周泰伯、虞仲和季历三人恭谦有礼颇有德名,而这季历的儿子姬昌更是远超父辈,年纪轻轻显露贤达之资不说,并且才大德高颇有圣人之像。
可无奈长幼有序,即便姬昌颇有德名,但按着周人的传统,公亶父应传位给长子周泰伯,由他来接过自己的位置。
至于季历,虽然是有一个好儿子姬昌,可于情于理,这王位都轮不到他来染指。
故事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了。
要知道周泰伯、季历所处的年代,那可是在上古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不说,百姓的温饱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这个时候的王位还不似后世那般,是权利和金钱的化身,那个时候的王位说白了更像是一种责任,一种集万人身家性命于一身的责任,人心没有后世那般复杂不说,兄弟之间为了权势而勾心斗角的事情,也不可能发生。
也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公亶父和周泰伯、虞仲等人为了周氏一族的未来,纷纷准备让季历继承王位。
如此和传统礼仪不符的事情,季历自是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