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二百四十九章:京中来信

第二百四十九章:京中来信(2/2)

向握在左手中的那封信件。

    这一封信是来自于好友袁可立,在信中袁可立告诉孙承宗,这种军机处廷寄的方法,乃是皇帝钦定。并且只是在当前情形下,专对军事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而后,袁可立又大致说了说这种方法的好处。同时也写明了,他自己同皇帝的两次对话。而且重点写明了在那两次对话中,皇帝都曾明确的保证,当局势缓和后这种方法必将取消。

    作为身处大明边境,真正能感受到大明危机的孙承宗来说。他对于袁可立所说的那些优势,还真是有些向往。

    仅仅就拿蒙人内附这件事来说,如果不是因为身为帝师,能得到皇帝充分的信任,自己又如何敢在未得皇命的情况下私自放数万异族进入边境?况且如果不是,多年掌印辽东还有一些威望,即使敢去做,也未必能够做成。

    可是,即便是自己有如此的身份地位能抵住压力允许他们入境,也要安排重兵监视,而且既不敢给那些蒙人任何承诺,除了最低限度的给养之外也不敢给更多的帮助。否则包藏祸心,意图不轨的帽子就要扣到自己的头上。

    而这些举动,在那些背井离乡蒙人看来,就变成了没有丝毫的诚意。开始的几日还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蒙人们已经开始有了怨言。可是,如果按照一般的情形,从皇帝接到自己的折本,到发下圣旨再到传递到自己的手中,至少要花费一月有余。如此长的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恐怕没人能够保证。那些时日,自己几乎及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时时刻刻都在担心,那些蒙人在边境之内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来。

    而现在,仅仅十数日,皇帝的旨意便已经到达了自己的手中。虽然没有以圣旨的名义下发命令,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道旨意,许多重要的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孙承宗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停了一瞬,视线不禁又转到握在另一只手中的信上。

    这封信来自于另一名好友李标。在这封信中,李标直言不讳的说明了他对于军机处廷寄的想法。他认为现在这种不经过内阁科道直接下发圣旨的方法害大于利。并且,在这封信中他不仅详细的说了廷寄圣旨的种种害处,而且还极隐蔽的说出了他另一层的担心—这个主意很有可能不是刚刚登基,自幼生长于内宫之中,只有十七岁的皇帝能够想到的。

    孙承宗同样能理解李标的担心,他也知道皇帝绕过内阁科道后,皇权便失去了制约。如此无论是对于群臣,或是大明天下都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李标隐晦的提及的那件事,孙承宗几乎是不敢去想。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站在皇帝的身后,又用这种方法绕开了群臣。。。。。。大明危已。

    孙承宗将两只手慢慢的背到身后,迎着微微抬起头,脑海中慢慢回想着与崇祯皇帝的每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