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看着趴在地上,抖做一团的李德庸轻轻的点点头,慢慢的走回书案之后。。。。。。
李德庸站在乾清宫的宫门外,脸上带一丝牵强的笑,躬着身目送着送自己出来的大太监徐应元转身回归殿中。恍惚中他只记得,平常那个高高在上的徐应元似乎在自己耳边说了两句什么,不过,心情激荡的他并没有听清。此时,他只觉得自己全身的力气都已经消失一空,只在内心之中燃着一团如来越来越热的火焰。李德庸抬头望着那高大辉煌殿宇轻轻的呼出了一口气,慢慢的跪倒,就在乾清宫门前的青石地上,重重的磕了三个头。而后,才站起身走向了宫外。
。。。。。。
暮春的暖风在吹过山海关之后,似乎就变得有些冷了。宁远城中,辽东督师孙承宗一动不动的站在窗前,微眯着眼睛远眺着京城的方向。胸前那蓬如戟般的浓密胡须,被风吹得微微晃动,分握在两只手中的几张信纸也在风中发出了轻轻的哗哗声。
十几日之前,刚刚将辽东的事情整理出一个大致眉目的孙承宗,忽然收到了信报,一只数万人的蒙人队伍想要入境内附。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顿时让辽东所有人都觉得措手不及。为了这件事,孙承宗紧急召集了数次会议。
在那几次会议之上,辽东的文臣,绝大多数都不同意接收这些蒙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些蒙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是平常时日也就罢了,现今辽东军民同建虏正在剑拔弩张之时,若将这些蒙人放进边境,收于肘腋之间。万一发生叛乱,则辽东之势必危。
而辽东的武将则大部分支持收留这些蒙人。他们的理由同样也很简单。这些蒙人不是走投无路,绝不会内附。如今大明要是不收,必然会投奔建虏,那样建虏的实力就会大增。辽东必然更加难以抵挡。
两方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辽东的将门同关内并不相同,虽然在文官面前也有些气短,但绝不像关内那样低声下气。所以在那几次会议之上,两方吵得不可开交,各不相让。
一连三天,都没能产生一个结果。孙承宗心里却明白,那些蒙人不可能在边境上等待太长的时间。如果继续等下去,无论他们是转头投向建虏,还是直接进入大明劫掠一番再逃入草原。自己都会被铺天盖地的弹劾淹死在辽东。思前想后,孙承宗便下定了决心。他先是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和威望,快速的压下了各种声音,以辽东督师的名义,暂时同意了蒙人入境的请求。而后一方面,飞报进京,向皇帝讲明现实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调兵遣将,沿途以护送之名,派遣军队,将这只蒙人的队伍,监视迁移到锦州附近。
又一连忙了数日,才将将把这只蒙人的队伍安排妥当。而就在这时,皇帝的旨意也终于到了孙承宗的手上。原本,能如此快的得了皇帝的旨意,孙承宗应该高兴才是。毕竟,有了圣旨,很多的事情瞬间就会变得好办。
可是,当孙承宗拿到那道圣旨时却犹豫了很久,心中甚至生出一种感慨--这道圣旨还不如没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