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读者大大“大道寻求”投给天堂2张月票,谢谢您o(n_n)o哈哈~
20世纪初,欧洲和星条旗等不少国家,国内都有炎黄人聚集地,对外称呼一般为“唐人街”或“小炎黄区”。前者多指聚集人口超过万人规模的可“自循环”大街区,后者则是人数尚在几千,还不能算完全成了气候,不能独立“封闭”运转的小区域。
在主位面后世,星条旗唐人街的大名在炎黄国内及世界上,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像星条旗的奥克兰、檀香山和纽约唐人街世界知名,并且它们也是星条旗华人高度集中的三个地方,各占全星条旗华人总人口的224,155和154。只是相对的,欧洲地区的炎黄唐人街及华人命运,则少有人提及和知晓。
王凡根据雅迪在主位面的欧洲各国记录的历史资料得知,欧洲比较早期的华人来源,多为“华奴”。
19世纪末期,一艘艘满载着丝绸、瓷器等货物的欧洲商船从广东驶抵汉堡港。船上有时会走下一群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华人,他们便是“华奴”,这时的他们多在海上已经漂泊了近一年的时间,并且长期被囚在船舱底下做工。因为华人比那些从非洲和美洲来的奴工更任劳任怨,因此格外受到了欧洲商队的“喜爱”。后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这些“华奴”因各种机缘巧合,部分人逃离船长的“魔爪”,留在欧洲长期生活并定居下来。
时间进入20世纪,到欧洲做生意的华人也越来越多,一战开始后,英国和法国联军更是因为战事不利、伤亡惨重、减员厉害,便从当时的炎黄民国聘用了14万华工,以弥补本国国内大面积劳力供给不足,这些华工有部分后来也留在了欧洲。等时间再进入1938年时,希特勒开始推行“纯净德国血统”政策,认为“五代都是德国人的才是真正的德国人”。于是在德国的华人噩梦开始了,他们被逼与德国太太离婚,理由是“会玷污日耳曼人的血液”。再然后希特勒攻占了整个欧洲,这项政策便顺理成章的在更大地域内实行,从而造成欧洲华人大逃亡。但是万事无绝对,即使有这种极端政策,1944年在德国核心大城市汉堡“schuck”街,仍然生活着160多名华人。
按照主位面的历史记录,1944年5月13日早上,纳粹会以炎黄华人在英舰上做事为借口,指责华人为间谍,然后将这里的160名炎黄人关押入威廉斯堡的集中营,并直至二战结束。这期间因不堪折磨将死亡20多人,只有140余人活了下来。但这里毕竟是第一目标位面,历史在这里已经悄然改变。
汉堡“schuck”街,香港饭店,1944年7月3日。
香港饭店创始人姓张,店里面挂着一张黑白色的大幅张老板自身肖像照,照片里是那个年代海外华商的典型形象:身穿西服,颈系领带,梳着整齐的中分头,左手叉腰,一脸踌躇满志的神情。
由于“schuck”街原先是华人的聚集地,1921年炎黄民国驻德国领事馆建立时,便有高达2000多华人在此居住生活,后来随着二战临近,来到汉堡的华人越来越多,香港饭店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好(《汉堡晚报》称这一带是“小炎黄”)。
但是随着希特勒“纯净德国血统”政策开始,德国警察部队清理的目标人群逐渐从犹太人转移到炎黄人等其他国家人后,华人的好日子便结束了,大批华人不得不逃离德国,香港饭店的生意也就门可罗雀起来。但即使这样,张老板也没有打算走,因为一来香港饭店几乎是他的全部财产,二来他也真没有相对安全的地方可去。
7月3日上午11点,德国小商人拉尔斯走进香港饭店。整体来看,香港饭店其实规模不大,只有一层楼,总共加起来也不到15间客房,并且入口的门厅看起来更像是间老旧的酒吧,门厅右手边是小餐厅,张先生在这里经营中式餐饮,也算是香港饭店能够在没有多少住客下,仍然得以延续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
“chongt(德国人对张老板的称呼),给我来一份午餐,老样子。”喜欢中式风味炒面的拉尔斯,走进餐厅,坐在深棕色实木桌子后面,大声说道。
“好的!”
几分钟后,一份大盘装的,用中式手法炒制的香肠炒面被端到桌子上。并且张老板看到因为时间尚早,暂时没有其他客人,便和拉尔斯唠起了闲话,探听些市面上的新闻。
“拉尔斯,最近有什么好消息吗?”知道拉尔斯是个消息灵通人士的张老板,开口问道。
“好消息?有很多。英国佬和星条旗佬的联合部队,已经被伟大的德队打得抱头鼠窜,龟缩在诺曼底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