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十三章 藏 王(2/2)

四世“达来”是土默特部首领归顺义王(大明恭顺王)卜失兔之子,“达来”的称号也是俺答汗(卜失兔祖父,第一任顺义王)赠与的;四世“达来”在二十七岁青年时期圆寂,转世的五世“达来”出身的琼结巴家族是桑珠孜的世袭贵族(头人)。

    再回到正事,咱们接着往下聊。

    自己家族可与黄教结怨太重了,如果不是扎什伦布寺治好过父王的病,这“达来”那个祸害也成不里气候,还偏偏是自己的对头!

    这些人中就有人与琼结巴家族关系不错,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自己,要不要除掉他们。

    藏巴汗噶玛丹迥旺波看了半天,也没从这些人脸上看出什么异样,神色都是那么忠肝义胆的,看着他的眼神都那么火热,害得他都不好意思继续再揣摩。

    这次是他错了,这些贵族也不知道为何明军突然杀到,都在等着大王能给出好的指示。

    前藏的部队已派出去帮助朵甘思的盟友白利土司,乌斯藏现在只剩后藏的的几千人;这些兵现在还分成了两块,一部在拉萨监控黄教,防止黄教信徒作乱,大部在桑珠孜保护国都安全,哪有力量对付人数众多的明军。

    也许是大王的眼神起了作用,还是有敢战的人,在旁边急切的说道:“大王!下令出征吧!集结在拉萨的部队,咱们在地势险要的尼木峡谷给明人一个教训,这藏区是藏人说了算!”

    说起来很轻松,做到就难了。

    有人出了自以为很妙的主意:“大王!何不给点小恩惠,让扎什伦布寺的法台(主持)吉坚赞大师出面,先迷惑住敌人;等白利土司打败昌都的明军,咱们再南北合击拉萨,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藏巴汗噶玛丹迥旺波也在为自己缺兵少将的而烦恼,听到这个缓兵之计大喜,象抓到了救命的稻草。

    没想明军不同意怎么办?也没想南部的联军失败了怎么办?

    如梦初醒般大叫道;“对!对!快,给本王更衣,备礼!本王要去扎什伦布寺见吉坚赞大师。”

    一个视黄教为仇敌的人,事到临头还要黄教的人帮助,看来十六、十七世纪的西藏的那场惨烈的宗教争夺战,中间最多的还是利益纠葛。

    备注:

    1、三竹节或桑珠孜(今日喀则)来源:

    元至正年间(1341136,出身于西藏上层郎氏家族的大司徒绛曲坚赞(1302~1364),以“帕竹葛举派”取代“萨伽派”的统治,后又废除“万户制”,将前后藏区划分为十三个大宗(政教合一的行政单位),并将政治中心从夏鲁迁到日喀则,属地初取名“溪卡桑珠孜”,“溪卡”意为庄园,“桑珠”近于“如意”,“孜”表示“颠峰”,“溪卡桑珠孜”即“如意山庄”,成为日喀则这座城市的旧称。

    1642年固始汗推翻藏巴汗、格鲁派取得统治权,全藏政治中心重回拉萨,桑珠孜宗政府管辖的范围缩小到本地区,城市名称中的“桑珠”亦被取消,仅保留简称“溪卡孜”,即“日喀则”,“溪卡桑珠孜宗”也只能称“日喀则宗”了。

    2、桑珠孜宗堡:当地称“桑珠孜宗宫”、“宗山”、“宗宫”等,现在的日喀则博物馆,美称却在民间流传下来。

    从历史上看,“桑珠孜宗”为十三宗中最后设立的一宗;所谓“宗”,本是建筑的称谓,特指“碉堡”、“堡寨”,后引申为地方政府及其所在城堡的指称,也作“宗山”、“宗堡”,如著名的江孜宗山即是如此,堡内有经堂、佛堂、宗府、僧、俗房舍、监房、仓储等设施。

    这些城堡的原型多来自藏族地区的山地“碉楼”,后拉萨的布达拉宫重建,也是参照桑珠孜宗堡的模板建设,后历代达来扩建才有如今模样。

    3、霍尔人:藏区内非藏人的统称。藏北霍尔人来源成迷,有几种说法,形成肯定早于和硕特部进藏,本文采用是忽必烈时期蒙古驻屯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