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十三章辩论(1/2)

    巳时不到,崇祯帝就领着一众文武官员进了文华殿,目测人数约有三十七八人。

    崇祯帝好似不太高兴,进了文华殿坐在主坐上后就直接宣布开始。

    礼部尚书姜逢元今日主讲,他今日的课题是: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朱慈烺眉毛上挑,姜逢元竟然临时变了课题,再看看崇祯帝的大黑脸,又发现户部尚书贺逢圣不在,朱慈烺隐约猜到了什么。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这是一堂很重要的课程,也是太子必听的一堂课。

    朱慈烺再偷瞄一眼崇祯帝,发现崇祯帝的脸色已成锅底色了。

    朱慈烺明白了,姜逢元是在给崇祯帝上课,而不是给他这个太子上课。

    文官们是要劝告崇祯帝行王道不要行霸道。

    有目的性的课堂就没了听下去的意义,朱慈烺瞬间没了听下去的兴趣。

    姜逢元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但朱慈烺是一句话都没听进去,他满脑子都在想着,要把自己的新学推广开来。

    他要在东宫成立一个小课堂,然后从内书堂挑一些好苗子进来。

    大明皇城内专门为太监设立了教育机构——内书堂。

    内书堂请翰林院的编修、修纂等大儒,来给这些太监教书识字,可以说是非常豪华的配置。

    而在这家皇帝专设的学堂内,除了必要的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学习书法等一些专业知识。

    除了这些之外,皇帝还对太监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视,并专门为这些太监颁布诫谕《内令》。

    以及收集太监秉公守法的事集《忠鉴录》,还有万历朝时期编纂的《貂珰史鉴》等,以供太监们学习。

    明朝皇帝培养太监的目的就是让其辅佐管理朝政,所以这些太监还要专门学习如何对大臣的奏折进行批复,并对明朝大臣的票拟进行批红,而这也被称之为“判仿“。

    朱慈烺明白,仅他一个人是不够的的,他要从欧洲找来科学家做老师。

    大明的工业革命要抢在英国之前才可以,而且要用最快的速度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姜逢元看到了走神的太子殿下,他不动声色的走到朱慈烺面前,然后突然开口,恭恭敬敬地问道,“何谓王道?”

    朱慈烺淡定地回答道,“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无偏无党,谓王道荡荡。

    王道是帝王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何谓霸道?”

    “以武凌弱、以武伐交、以武治邦。帝王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政策。”

    姜逢元很是惊讶,他没想到朱慈烺竟然回答的如此之好,点头赞了赞,又问道,“太子殿下认为,王道好还是霸道好?”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王道与霸道都一样好,也都一样的不好。

    元以宽仁失天下,可见王道也有弊端。秦以暴政失天下,可见霸道治国是无法长久的。

    要想治理好国家,要以王道为核,霸道为辅。法家的刑治与儒家的德治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