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天下 > 第四十七章 浮生六劫(1)

第四十七章 浮生六劫(1)(1/2)

    第四十七章 浮生六劫(1)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瓜州古渡,金山远望。 江南的仲夏,炎热异常,几匹战马飞奔冲上金山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大江如同一条白练静静东去,奔流入海。

    当中一人乌纱黄袍,面圆口方,胸前飘撒着络腮长须。 不是别人,正是靖难始作俑者燕王朱棣。

    在他左边马上坐着一名老僧,正是道衍和尚,在他的右边是悍将邱福、谭渊。

    面对滔滔江水,朱棣心潮翻滚,他先是下马朝应天方向拜了三拜,然后站起来用手中马鞭指着长江道:“不渡此江数年矣,却不知道还有今日。 ”

    众人一起下马,站在他的身后,道衍和尚三角眼似睁非睁,嘴里吐出几个字:“天命所归。 ”众将一同行礼:“殿下天命所归。 ”

    朱棣突然哈哈大笑:“孤今日站在这里,还有谁能阻挡!”

    三日前,燕军抵达扬州外围,燕王派都指挥吴玉道扬州诏谕。 扬州卫都指挥王礼早被燕军军威吓得魂飞天外,便力主举城投降。

    监察御史王彬和指挥崇刚立刻将王礼下狱,王礼的弟弟王宗煽动扬州卫兵马造反,买通王彬身边贴身护卫,在王彬沐浴之时,护卫撤走,乱兵攻入府衙捉住王彬,崇刚率本部人马力斗哗变官兵,力竭而亡。

    王宗救出王礼献城降了朱棣。

    扬州历来是拱卫金陵的江北重镇,此刻一降立刻在江北诸城产生骨牌相应,泰州、通州望风而降。 六月初三,燕军攻下仪真,立大营于长江北岸。

    此时的燕军已经不是离开北平时的六个卫三万人,一路南来望风归降的南军纷纷加入军中,兵力已经膨胀到八万之众。 燕军集沿江船只于江上,往来穿梭,旗鼓遮天。

    应天皇城的知了年复一年地叫着夏天,映衬着知了的鸣叫,上书房内鸦雀无声。 朱允炆瘦弱地脸庞更显消瘦,他呆呆地看着在座诸人,左手起是方孝儒,黄子澄。

    卓敬、练子宁、杨靖、驸马梅殷还有魏国公徐辉祖。

    众人一言不发,同样呆呆地看着地面。 朱允炆长叹一声,这些人平日争权夺利个个争先恐后,此时燕王大军兵临城下,却无一人献一策。

    朱允炆道:“众位爱卿,事已至此,各位可有退敌良策?”说着眼睛看着方孝儒,他目前是大学士之首。

    方孝儒脸上大汗淋漓。 他擦了擦汗水道:“事急矣,宜以计缓之,遣人许割地求和,拖延时日。 东南募兵降至,辽王之兵不日南下。 况且应天之北还有长江天堑。

    北兵不善舟楫,城中禁军可与之决战江上,胜负仍未可知。 ”

    此言一出,练子宁冷笑两声。 不再做声,朱允炆道:“练爱卿,有何良策?”

    练子宁起身行礼道:“燕逆是傻子吗?此时此刻还思求和,无异于缘木求鱼。 东南募兵?却是镜花水月,永远来不了了。

    至于辽王,嘿嘿,是谁到了紧要关头还想着办法分拆辽东军力?!

    为今之计,皇上只有移宫他走。 或西入南昌,或南下广州,缓得一时,再振臂一呼天下勤王之师云集,或可与之一战。 ”

    一说到出走,朱允炆脸立刻黑了下来,不再答话。 黄子澄见此跳起来指着练子宁道:“荒唐,堂堂天子。 危难之时只有坐镇京城。 号召天下兵马勤王。

    如若他走,君不见宋朝事乎?”

    杨靖咳嗽一声道:“皇上。 黄大人说得也有道理,臣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

    朱允炆道:“杨大人还客气什么,快说啊。 ”

    杨靖道:“大王子也有三龄,不如封了他为太子,派其出京城监国。

    ”杨靖的话意思很明白,就是留一手,万一京师被攻破,好歹还有个挑旗的,只要是朱允炆的太子,天下仍会奉其为正溯。

    杨靖话刚说完,黄子澄又怒道:“杨大人,你安的是什么心,所谓天无二日,唐朝……”

    杨靖霍然起身回敬道:“少跟我丢书袋,唐朝玄宗亡蜀之事靖也知道。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大王子年幼也无法再立朝廷,只要皇上在,哪里能有二日?现在靖难之乱糜烂至此,尔等仍不思良策,还在这里咬文嚼字,尽说虚言。

    难道真要燕逆打开城门,你们才知道掉泪吗?

    皇上,臣一片忠心,请皇上明鉴。 ”说着跪